Carol Lee

October 4, 2023

Ritual and Materiality in Buddhism and Asian Religion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Chinese Report by Hanruo Zhang

Return to the main conference page.   佛教和亚洲宗教中的仪式与物质性 张含若(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博士候选人) 2023-09-21 10:24 来源:澎湃新闻   2023年6月13日至15日,普林斯顿大学举办了“佛教和亚洲宗教仪式及物质性”国际学术研讨会。该会议由普林斯顿大学太史文教授和莱斯大学黄士珊教授组织,共有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的二十一位学者参加并发表论文,由台湾地区“中研院”刘淑芬教授做专题演讲。会议还邀请了二十位博士生参与讨论。会议分为五个小组讨论,并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Laurel Kendall和宾夕法尼亚大学Justin McDaniel担任评议人。   6月14日有四场讨论。第一场由四位学者发表演讲,包括Trent Walker、Kate Lingley、Maya Stiller和王萌筱。评议人Justin McDaniel认为这四篇论文都围绕着仪式的物质性展开,探讨了日常生活中看似无甚意义的仪式。McDaniel赞赏Walker详细讨论了19世纪暹罗僧侣在医疗和葬礼中使用的插图手稿,Lingley则考察了中国女性施造的形象和石碑,Stiller通过分析视觉材料,证明寺庙是不同社会阶层共存并提供独特经验阐释的公共场所。最后,王萌筱的论文论述了17世纪中国戏剧中道教和佛教仪式之间的共生关系。 McDaniel引用Fritz Stahl教授提出的“仪式的无意义”的概念来深入讨论仪式的物质性问题。他强调,人们常常参与没有明确和理性目的的活动,这也许是因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仪式提供了一种控制感。针对仪式的研究方法论,他提出批评,认为过度关注“如何”“何时”“何地”和“什么”,而忽略了仪式背后的“为何”。他主张应该更深入探讨仪式背后的目的或意义。仪式是否只供人消遣?或是一种娱乐表演?还是有更深层的含义?最后他提出,仪式在宗教研究中的重要性并非源于其内在意义,而在于其“为何”这个问题的模糊性和多种可能性。 在第一场的问答环节,首先提出的问题是“形式”和“物质性”的具体内涵。Walker回应说,“形式”是制作宗教物品的原因之一,它影响着物品的形制,并在其创作和接受过程中发挥特定的作用。Lingley和Stiller则都提到佛教物品形式的多样性,导致不同的体验。最后,四位发表人回应了评议人McDaniel提出的“为何”研究特定课题,以及仪式“为何”存在的问题。他们认为,研究仪式可以更好地说明抽象的宗教思想与现实的应用实践之间的关系。除了原始文本,发表人们更关注空间、社会历史和个体经验的重要性。最后,他们强调了仪式的情感成份,认为存在性的根本问题促使人类创造仪式和艺术。   第二场四位发表人是Aleksandra […]
October 31, 2023

How Zen Became Chan: Presentations

Return to the main conference page. Watch How Zen Became Chan Playlist on YouTube:   “Sudden awakening makes precepts perfect: Ven. Seongcheol’s Seon doxography”, Juhn Ah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