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佛指舍利與唐密源流 The Buddha’s Finger Relics at Famen Monastery and the Origins of Tang Esoteric Buddhism

公開講座

日期:2024年12月29日(星期日)

时间:下午2:30-6:00

地點:香港大學圖書館大樓(新翼)許磐卿講堂(LE1)

語言:普通話

公開講座 | 歡迎各界人士參與
免費入場 | 座位有限 先到先得 額滿即止

 

第一部分

從法門寺佛指舍利說起

講者:寬嚴法師

時間:下午2:30-4:00

講者介紹:寬嚴法師,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全國青聯委員宗教界別秘書長、陝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陝西省青聯常委宗教界別副主委、寶雞市人大代表、寶雞市佛教協會會長、法門寺方丈、法門寺佛學院院長。

講座摘要: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始建於東漢末年恒靈年間(西元147—180年),距今已有1800餘年歷史,因供奉有釋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而聞名於世,有“關中塔廟始祖”之譽,古稱阿育王寺;隋文帝開皇三年(西元583年)易名“成實道場”,唐武德元年(西元618年)高祖李淵敕名“法門寺”,沿用至今。自顯慶四年(西元659年)唐高宗首次迎奉佛指舍利至鹹通十五年(西元874年)唐僖宗送還佛指舍利,唐代先後有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法門寺佛指舍利。

 


第二部分

佛教唐密的起源

講者:寬旭法師

時間:下午4:30-6:00

講者介紹:寬旭法師,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陝西省佛教協會會長、西安大興善寺方丈、青龍寺住持、陝西省省政協常務委員、陝西省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

講座摘要:大興善寺,“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是隋唐皇家寺院,帝都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位於長安城東靖善坊內(今西安市小寨興善寺西街)。大興善寺始建于西晉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原名“遵善寺”,是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為大興城,寺占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至今。

 

主辦: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協辦:香港佛教聯合會
贊助:旭日慈善基金

 

 

 

 

 

 

 

 

 

 

 

 

 

 

 

 

 

 

 

Original Even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