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主頁
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電子期刊 第七卷‧第一期目錄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第七卷‧第一期(2024):140–250;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405_7(1).0005
(本文屬於專刊《佛教傳播的本土性與全球性》)
《大唐嘉定州邛縣花置寺新造無量諸佛石龕像記》分析
孫明利(SUN Mingli)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Canada]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摘要(Abstract):本文以邛崍花置寺第 6 號龕之 《大唐嘉定州邛縣花置寺新造無量諸佛石龕像記 》 為研究對象,首先,基於碑刻照片且參考前人釋文,重錄碑文並標點,以期獲取更為完善的碑刻文字。其後,釐清此碑自唐貞元十四年(798)始刻後,歷經北宋、明代、清代三次重刊之具體情況。現存碑記內容由明代碑額、唐代造像記、北宋與清代重刊記四部分構成,所有碑記文字鐫刻於清代重刊之時。雖經多次重刊且個別文字被後代誤刻,花置寺貞元十四年造像記內容基本得以保存下來。進而,以造像記為中心,結合關聯的碑刻、墓志、史料、造像等,力圖揭示花置寺無量諸佛龕的建造背景,著眼點放在花置寺龕像營建所涉關鍵人物及其社會關係方面,闡明各人物身份及其在龕像營建過程中的角色,以及各角色之間的相互關係,從而揭示這些人物因開龕造像所形成的社會網絡。碑刻人物社會網絡可分為長安和邛州兩個子網絡,作為發起人與首要供養人的僧采則是連接這兩個子網絡的核心人物。在長安,身為章敬寺上座的僧采向德宗上奏發起邛州花置寺造像工程,並請德宗為其舊居蘭若花置寺賜額。德宗不僅批准僧采之奏請,還給予僧采一定資助,由功德使向僧采傳達旨意。花置寺龕像完工後,在朝為官、擅長寫作的僧采從侄馬宇撰寫造像記,記錄僧采其人及花置寺開龕造像始末。僧采與邛州白鶴寺臨壇大德道應共同規劃花置寺龕像造作,由此開啟邛州之社會網絡。在邛州,花置寺龕像的實際運作應由道應總負責,包括處理來自僧采、邛州當地軍事將領、劍南西川節度使等人的資金,協調工匠團隊作業,以及溝通當地官衙、寺院等具體事宜。再者,貞元十四年四月,長安亢旱,糧食短缺,民不聊生,當時西明寺沙門圓照發出 “ 千佛出世,隨侍下生,同出苦源,齊登正覺 ”的祈願。在這樣的背景下,僧采發心且竭盡全力修建花置寺無量諸佛龕像,寄托著僧采為國祈願、救濟眾生的用意。至於花置寺第5、6 號無量諸佛龕之圖像來源,這一問題筆者將另文討論。
關鍵詞(Keywords):花置寺、章敬寺、貞元十四年、僧采、馬宇
關於作者:孫明利,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系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以四川與兩京地區為主的唐代佛教,尤其注重有關文本與圖像的多媒介與跨學科研究。已發表十餘篇中、英文研究論文,主要有:《四川唐五代摩崖浮雕觀無量壽經變分析》(《石窟藝術研究》2016 年)、《四川唐、五代觀無量壽經變光明轉與寶船因素分析》(《故宮博物院院刊》2017 年)、《大足石刻觀無量壽經變分析》(《大足石刻全集》2018年)、《四川唐五代西方淨土經變之寶鳥圖像分析》(《普陀學刊》2020年)、《阿彌陀佛五十菩薩像文獻疏證》(《大足學刊》2020 年),以及“A Forgotten Eminent Buddhist Monk and His Social Network for Constructing Buddhist Statues in Qionglai 邛崍: A Study Based on theStatue Construction Account in 798”, Religions 15 (2024): 412 等。
本文是依據《知識共享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發行的開源論文。依照此協議,在適當引用原始出處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過任何媒介作無限制的使用、發行與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