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訪學生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學生
![]() |
姜虎愚(武漢大學) |
訪學時間:2018年9月-2019年8月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武漢大學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中古早期的華北社會與宗教景觀。碩士至博士在讀期間,曾多次參加佛教與東亞文化寒/暑期班並提交論文兩篇,其中《中古早期造像記的書寫形式與祈願序列》獲得主辦方頒發優秀論文獎。2018年7月赴印度新德里參加亞洲研究學會年會亞洲分會,提交論文《沉默與斷裂:佛圖澄與武鄉南神山的信仰景觀》。 |
耶魯大學訪學生
白宇(萊頓大學) |
訪學時間:2022年8月–12月 白宇最初在海德堡和漢堡接受藏學訓練。在對藏學保持關注的同時,他將研究方向轉向中國佛教,並對中古中國的佛教和景教產生了濃厚興趣。白宇現為萊頓大學的博士研究生,主要致力於對藏文和漢文的《大寶積經》文本比對與校勘。同時,他的博士論文旨在調查和翻譯唐代上半葉以皇帝的名義為佛經撰寫的九篇序言,並探討唐代上半葉佛教與國家的關係。 |
|
![]() |
林啸(北京大學) |
訪學時間:2017年10月-2018年9月 林嘯,北京大學哲學與宗教研究學系博士生,2017 – 2018年度獲得旭日全球佛學網絡資助,作為訪問學生在耶魯大學宗教系交流。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敦煌遺書、中古中國的禪凈融合及佛經註疏。目前正在關注和研究的課題包括早期禪經中不同類型的禪觀與印度傳統禪觀之間的差異與觀佛禪在中古中國的流傳及其影響。 |
東京大學訪學生
![]() |
倪管嬣(釋道禮法師)(台灣大學) |
訪學時間:2024年9月–2025年5月 倪管嬣是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的博士生。她的研究領域包括:近代佛教、中日交流。2024年9月至2025年5 月,她作為訪問學者在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工作。 |
![]() |
龐博(北京大學) |
訪學時間:2024年9月–2025年8月 龐博是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他的研究領域包括中國佛教、三論宗、吉藏。2024 年9月至2025年8月,他作為訪問學者在東京大學亞洲高等研究所工作。 |
![]() |
費悅(南京大學) |
訪學時間:2025年5月-2026年4月 費悅是南京大學博士生。她的硏究領域包括中國古典在海外的接受,日本臨濟宗,建仁寺兩足院所藏抄本。2025年5月至2026年4月,她作為訪問學者在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工作。 |
![]() |
Jason Browning(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 |
Jason Browning目前正處於博士論文硏究和撰寫的最後階段,我的博士論文將提交給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題目是 “伊斯蘭原子論的佛教基礎硏究”: 阿巴斯黃金時代黎明期的學術合作”。該項目包括對佛教和早期伊斯蘭哲學文本的深入硏究,以及廣泛的史學材料,這些材料使我能够重建佛教原子論向中世紀早期第一批伊斯蘭神學家傳播的思想史。東京大學亞洲高等硏究所是我開展這項硏究的理想場所,因為我可以查閲項目所需的所有梵文、漢文、藏文和阿拉伯文文本,而且硏究所的教師都是我所硏究的哲學和歷史領域的頂尖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