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主頁

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電子期刊 第七卷‧第一期目錄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第七卷‧第一期(2024):384–393;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405_7(1).0011
(本文屬於專刊《佛教傳播的本土性與全球性》

PDF 全文下載

 

評范文麗《 行為與因果:寂護、蓮花戒〈攝真實論(疏)〉業因業果品譯注與研究》

王俊淇(WANG Junqi)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摘要Abstract):《行為與因果:寂護、蓮花戒〈攝真實論(疏)〉業因業果品譯注與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范文麗博士近期的力作,是 “漢語學界第一部參與寂護研究的專書 ”,以 8 世紀印度佛教瑜伽行中觀派思想家寂護及其弟子蓮花戒的著作《攝真實論(疏)》第 9 章為核心,深入探討了業因業果的問題。該書梳理了寂護與瀰漫差派童中尊、正理派烏底耶塔加羅之間關於因果關係的爭論,並對比了寂護的觀點與休謨及柏格森等哲學家的因果思想,展現出強烈的比較哲學方法論意識。書中通過 “無我而有業因業果” 與 “剎那滅而有因果” 兩大議題,剖析了業報輪迴在無我論基礎上成立的理論難題。寂護認為因果關係並不需要實在的自我,而是基於相續的因果限定性。此書既展現了佛教思想的內在邏輯,也實現了古典哲學與現代比較哲學的對話,對於深入理解佛教因果觀和推動當代比較哲學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Keywords):業、因果、寂護、蓮花戒、比較哲學

 

關於作者:王俊淇,東京大學博士,曾於復旦大學獲哲學學士與碩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梵文寫本與佛教哲學,正在進行的工作包括慧藏意《入菩提行論疏》梵文寫本研究以及月稱《明句論》、法稱《定量論》《因滴論》等文獻的翻譯與研究。

 

PDF 全文下載

本文是依據《知識共享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發行的開源論文。依照此協議,在適當引用原始出處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過任何媒介作無限制的使用、發行與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