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主頁

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電子期刊 第七卷‧第二期目錄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第七卷‧第二期(2024):159–186;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410_7(2).0008
(本文屬於專刊《「佛教文本研究」與「佛教圖像研究」》

PDF 全文下載

 

咸陽成任東漢墓出土金銅佛像再論

張利明(ZHANG Liming)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

摘要(Abstract):2021 年咸陽成任村東漢墓出土了兩件小型金銅佛像,發掘團隊認為其年代在東漢晚期,是目前中國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獨立金銅佛像,引起了國內外學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但因該墓曾被盜掘,對這兩件佛像的認識甫一公佈就產生了巨大分歧。分歧的核心聚焦在佛像的年代上,主要形成了 “東漢晚期” 和 “十六國” 兩種觀點。本文利用此前很少被注意到的造像特徵和材料,將這兩件佛像置於關隴地區小型金銅佛像系統內部來討論,提出了第三種觀點。認為二者的製造年代並不相同,立佛像製造於十六國末期,片狀五佛造像約製作於北魏孝文帝延興至太和初期。二者的造像樣式、組合形式和題材等並不特殊,常見於十六國晚期至北魏中期關隴地區小型金銅佛像中。

關鍵詞(Keywords):金銅佛像、關隴地區、十六國、北魏、犍陀羅

 

關於作者:張利明,蘭州大學歷史學學士、考古學碩士,師從魏文斌教授;浙江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孫英剛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佛教史、佛教藝術與考古。在《敦煌研究》《藝術設計研究》《形象史學》《石窟寺研究》《澎湃新聞》等學術期刊和媒體上發表論文多篇。在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著作《西遊記壁畫與玄奘取經圖像》(合著,2019 年出版,2021 年重印)。目前正參與孫英剛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犍陀羅與中國文明交流史(多卷本)」(20 & ZD220)。

 

PDF 全文下載

本文是依據《知識共享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發行的開源論文。依照此協議,在適當引用原始出處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過任何媒介作無限制的使用、發行與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