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主頁
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電子期刊 第七卷‧第二期目錄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第七卷‧第二期(2024):187–210;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410_7(2).0009
(本文屬於專刊《「佛教文本研究」與「佛教圖像研究」》)
敦煌石窟壁畫題記的意義和功能——以維摩詰經變為例
濱田瑞美(HAMADA Tamami)
(日本)横浜美術大学(Yokohama University of Art)
馬歌陽(MA Geyang) 譯
(日本)早稻田大学(Waseda University)
摘要(Abstract):在敦煌石窟壁畫中,有諸多根據經文或儀軌文撰寫的題記。這些題記中存在不依據敦煌文書的經典譯本所書寫的實例。這些罕見的題記,是研究佛經如何傳播的珍貴資料。本文以維摩詰經變中的題記為例,強調石窟壁畫中的題記應與佛經寫本一樣,被視作重要的佛教文獻。同時認為經變畫中的題記不僅起到解釋圖像內容,易於理解的作用,還可能在石窟內舉行儀式時被宣讀出來。通過考察石窟壁畫的圖像和題記,能夠更好地理解人們如何看待和理解石窟內的壁畫。
關鍵詞(Keywords):莫高窟、經變畫、墨書榜題、唐代、佛教美術
關於作者:濱田瑞美,2007 年於早稻田大学獲文學博士,現為横浜美術大学教授。主要致力於東亞佛教藝術史研究,特別是五至十二世紀的中國佛教藝術。著作包括:獨著《中国石窟美術の研究》(中央公論美術出版,2012 年);獨著《敦煌石窟美術の研究》(中央公論美術出版,2024年);主編《アジア仏教美術論集 東アジア Ⅰ(後漢·三国·南北朝)》(中央公論美術出版,2017 年);專書章節《夾江千佛岩的三佛龕、四佛龕》(《四川夾江千佛岩唐代佛教藝術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 年)等。另有論文數十篇。
關於譯者:馬歌陽,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佛教美術史和東亞物質文化史的研究。博士論文《五~六世紀における中国仏教美術の受容·展開及び諸地域の交錯―南朝時代を中心に》。發表《法隆寺献納宝物甲寅年銘光背についての一考察―中国南朝の造像との関係を中心に》(《美術史研究》57 冊,2020)、《四川成都出土の天王像の鎧について―下同仁路出土像を中心に》(《仏教芸術》第 7 號,2021)、《摂山棲霞寺石窟の成立についての再検討》(《早稲田大学文学研究科紀要》第 68 輯,2023)等數篇日文論文。參與編寫《中國佛教影像集成:晚清民國 北京(上下兩冊)》(商務印書館,2017)。
本文是依據《知識共享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發行的開源論文。依照此協議,在適當引用原始出處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過任何媒介作無限制的使用、發行與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