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主頁

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電子期刊 第二卷‧第一期目錄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第二卷‧第一期(2019):232–236
(本文屬於專刊《法顯研究》

PDF 全文下載
 

作者介紹

 

何方耀
湖北荊州人,1961年出生,1990年獲華中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2006年獲得中山大學歷史學博士,2005年獲得歷史學正教授職稱。現任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副院長(主管科研)、哲學系主任,華南農業大學宗教與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宗教傳播史特別是佛教歷史文化、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國宗教》《中山大學學報》等公開刊物和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獨著合著《晉唐南海道求法高僧群體研究》(宗教文化,2008)、《晉唐南海絲路弘法高僧群體研究》《廣東宗教簡史》(上海文藝,2008)、《廣東宗教志》《中華佛學通典》等有關宗教、歷史、文化方面的著作近十部。

胡海燕(Haiyan Hu-von Hinüber)
胡海燕博士目前為德國埃爾富特大學韋伯高等文化與社會研究中心(Max Weber Center for Advanced Cultural and Social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Erfurt in Germany)的研究員,同時兼任山東大學榮譽教授與深圳大學高級研究員。胡博士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主修梵語語言學,後為季羨林教授送往德國哥廷根大學繼續深造,並於1987年獲取博士學位,主修印藏學與漢學。此後胡博士先後在德國弗萊堡大學、哥本哈根大學與維也納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2009–2016年曾任弗萊堡大學孔子學院的德方院長。胡博士也是很多重要的學術機構(DMG, IASS, IABS, SEECHAC, CoJS/SOAS, CAVS, DVCS等)的成員,並曾受邀在歐、美、亞多國的著名機構從事研究與講學活動。胡博士著述範圍廣泛,其最新著作中包括對法顯、耆那教與佛教的比較、巴利藏經與藏學辭典、古梵語寫本、佛教藝術以及二十世紀的中德關係等。

紀贇
紀贇,文學博士,新加坡佛學院(Buddhist College of Singapore)副教授,兼任教務主任、圖書館館長。除教學外,主要從事佛教文獻、佛教史等相關研究。曾出版專著《慧皎高僧傳研究》(2009,上海古籍)、《佛教經典觀》(2011,宗教文化);譯著《漢文佛教文獻研究》(獨譯,2017,廣西師大)、《佛教文獻學十講》(合譯, 2019,中西書局)等;英譯漢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學術論文、會議論文與書評二十餘篇。

劉苑如
劉苑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主要致力於中國敘事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化研究、宗教傳記與遊記研究。曾獲美國傅爾布萊特資深學人資助與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專書出版補助,並為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與日本京都大學人文學研究所、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中國文化中心等機構之訪問學人。有專書《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中研院文哲所,2002)與《朝向生活世界的文學詮釋──六朝宗教敘述的身體實踐與空間書寫》(新文豐,2010)等,另主編、翻譯及其他著作方式之專書(論文集)十餘種,學術論文與專書章節數十種。

王雪梅
王雪梅,歷史學博士,西北大學哲學學院、玄奘研究院教授,四川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陝西省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專家。主要從事佛教史及相關宗教文化研究,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彌勒信仰研究》及合著《陝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獻》。主持並完成多個國家級課題,目前在研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清代南部縣宗教與鄉土社會研究”(18BZS076)。

薛克翹
薛克翹,漢族,1945年生於遼寧金縣。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東方文化文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印度學、南亞學與中印文化交流史。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東語系,1982年研究生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南亞系。撰有《中印文化交流史話》 (商務,1998)、《中印文學比較研究》(崑崙,2003)、《佛教與中國文化》(崑崙,2006)、《中國印度文化交流史》(崑崙,2008)、《印度民間文學》(寧夏人民,2008)、《象步凌空︰我看印度》(世界知識,2010)、《學海泛槎:學術回憶錄》(新世界,2015)、《神魔小說與印度密教》(中國大百科全書,2016)、《印度密教》(南海,2017)、《中國與南亞文化交流志》(南海,2018)等數十種。主編有五卷本《東方文化傳說》(北京大學,1999)等數種;獨譯、合譯多種;並有學術論文數十篇。

嚴耀中
嚴耀中,浙江慈城人,1982年研究生畢業。1988年破格評為副教授。1992年破格評為正教授。1994–1996年間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宗教研究系和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宗教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2013–2014年作為以色列國家高級研究院(Israel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的客座研究員,同時也作為European Institutes for Study Fellowship Programme 的成員。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特聘教授。已出版專著有《北魏前期政治制度》(吉林教育,1990);《中國宗教與生存哲學》(學林,1991);《漢傳密教》(學林,1999);《江南佛教史》(上海人民,2000,修訂本改名《中國東南佛教史》2005);《佛教與三至十三世紀中國史》(宗教文化,2007);《佛教戒律與中國社會》(上海古籍,2007);《兩晉南北朝史》(人民,2009);《魏晉南北朝史考論》(上海人民,2010);《宗教文獻學入門》(復旦大學,2011,與范熒合著);《宏觀與微觀視野裡的中國宗教》(華東師範大學,2012);《晉唐文史論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耶城瑣記》(上海書店,2015);《華梵雜學集》(上海古籍,2016)等。

張雪松
張雪松,男,1980年生,北京人。2008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獲得博士學位。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教研室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專職研究員,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教研室主任、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長助理等職。主要研究方向為佛教思想史、中國宗教史,先後在中國台灣和大陸地區出版學術專著四部:《法雨靈岩:中國佛教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印光法師研究》、《唐前中國佛教史論稿》、《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季羨林、湯一介主編“中華佛教史”第一卷)、《佛教“法緣宗族”研究:中國宗教組織模式探析》,譯著《天藍色的彼岸》等3部,在海內外發表論文多篇。曾在香港佛教雜志《溫暖人間》開設個人專欄;以“雨山”為筆名在《中國民族報·宗教周刊》開設專欄多年。

張勇
張勇(1964–),筆名張子開,男,四川綿陽人。四川師範大學文學學士(1989),四川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漢語言文學古籍整理研究方向碩士(1992),同專業、禪宗文獻研究方向博士(1995)。曾任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講師、副研究員。2003年起,任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學、佛教語言文學(後更名為宗教語言文學)兩個專業的博士生導師。

 

本文是依據《知識共享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發行的開源論文。依照此協議,在適當引用原始出處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過任何媒介作無限制的使用、發行與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