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主頁

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電子期刊 第六卷‧第二期目錄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第六卷‧第二期(2023):119–221;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310_6(2).0004
(本文屬於專刊《「地方佛教」與「末法」》

PDF 全文下載

 

顯而隱:“菩提瑞像”於道宣筆下的“缺席存在”

陳金華、孫明利(CHEN Jinhua, SUN Mingli)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摘要(Abstract):本文以菩提瑞像在道宣《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中篇的缺失為出發點,主要討論與菩提瑞祥相關的幾個文獻問題。首先,重新梳理了學界已經披露的唐代菩提像文獻與具有明確名稱的製像記錄,發現在唐代文獻中菩提樹像的名稱使用最為常見,而在唐代製像記錄中菩提像的名稱被高度頻繁使用。其次,筆者採用深度閱讀與文獻比勘的方法,比較了《大唐西域記》《釋迦方志》《玄奘傳》《法苑珠林》《慈恩傳》這五部記載印度摩揭陀國菩提道場的文獻,發現道宣在《玄奘傳》中有意省略了對菩提道場如來初成佛像故事的記載,並且在《釋迦方志》中也故意抹去了此像具有的神奇色彩,呈現了菩提像作為瑞像(即菩提瑞像)在道宣筆下缺席的狀態。但道宣在《玄奘傳》中記載了玄奘臨終前命人樹菩提像骨之事,由此確立菩提像在其筆下的存在。因此,在道宣筆下存在菩提像或成道像,但 菩提瑞像卻吿闕如。最後,本文討論了四則與唐代菩提像有關的造像實例,提出一些不同於學界通識的看法。

關鍵詞(Keywords):菩提瑞像、菩提樹像、菩提像、道宣、敬愛寺、法藏、思恆、廣元千佛崖

 

關於作者:陳金華,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東亞思想史講座教授,曾任加拿大國立東亞佛教講座教授(CRC)多年。研究領域涉及東亞政教關係,中古時期僧傳(聖傳)文學,佛教聖地,舍利崇拜,佛教與技術革新,以及佛教翻譯等領域。研究成果包括:已出版六部專著,合編十餘本書籍,發表七十多篇論文。這些成果曾獲眾多基金和獎項,包括日本學術振興會、加拿大國家社科基金和 Peter Wall 高級研究院、德國洪堡基金會和馬普研究所以及美國人文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研究基金。目前領導一項為期多年的旨在重新建構佛學與東亞宗教重要面向的國際性與跨學科的龐大項目,由加拿大政府資助並得到國際上諸多名校與基金會的支持。

孫明利,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以四川與兩京地區為主的唐代佛教,尤其注重有關文本與圖像的多媒介與跨學科研究。已發表十餘篇中、英文研究論文,主要有:《四川唐五代摩崖浮雕觀無量壽經變分析》(《石窟藝術研究》2016年)、《四川唐、五代觀無量壽經變光明轉與寶船因素分析》(《故宮博物院院刊》2017年)、《大足石刻觀無量壽經變分析》(《大足石刻全集》2018年)、《四川唐五代西方淨土經變之寶鳥圖像分析》(《普陀學刊》2020年)、以及《阿彌陀佛五十菩薩像文獻疏證》(《大足學刊》2020年)等。

 

PDF 全文下載

本文是依據《知識共享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發行的開源論文。依照此協議,在適當引用原始出處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過任何媒介作無限制的使用、發行與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