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主頁
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電子期刊 第七卷‧第一期目錄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第七卷‧第一期(2024):403–407
(本文屬於專刊《佛教傳播的本土性與全球性》)
作者介紹
CHEN Jinhua 陳金華
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系教授、《國際佛教研究協會學刊》編委。曾任加拿大國立東亞佛教講座教授(CRC)多年,並曾在維吉尼亞大學、斯坦福大學與東京大學等大學擔任訪問教授。其研究領域涉及東亞政教關係、中古時期僧傳(聖傳) 文學、佛教聖地、舍利崇拜、佛教與技術革新,以及佛教翻譯等領域。已出版六部專著,主編或合編論文集三十餘部,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這些成果獲眾多基金和獎項,包括日本學術振興會、加拿大國家社科基金和Peter Wall 高級研究院、德國洪堡基金會和馬普研究所以及美國人文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研究基金。目前領導一項為期多年的旨在重新建構佛學與東亞宗教重要面向的國際性與跨學科龐大項目;此項目由加拿大政府資助並得到國際上諸多名校與基金會的支持。
CHEN Zhiwei 陳志偉
遼寧盤錦人,復旦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文學博士。現於復旦大學中文系從事博士後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爲宋元文學、佛教與中國文學等。曾發表過 《宋代禪僧文研究引論》(《新宋學》,2024)、《宋代禪林請疏考論》(《新國學》,2023) 等文章。
CHEN Zhiyuan 陳志遠
男,1983 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曾到日本京都大學,臺灣法鼓佛教學院短期訪學。專業領域爲六朝佛教史、中古佛教文獻、儒佛交涉,最近關注法滅思想、舍利信仰、造像碑銘等話題。近年出版專著 《六朝佛教史研究論集》,發表論文 20 餘篇。
CHUANG Hui Chih 莊蕙芷
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 中研院 ” 科學史委員會委員,現服務於高雄餐旅大學通識中心,過去曾服務於江蘇師範大學文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漢唐時期的考古、藝術與科學史,擅長結合圖像與文獻進行研究。曾發表 《圓方圖與方圓圖:從文物與文獻看先秦兩漢的蓋天說與渾天說》、《再論日本奈良的兩座壁畫墓及其天象圖》、《漢代二十八宿圖像研究》、《西漢琉璃葬具與海昏侯的琉璃席》 等二十多篇論文。
JIANG Meiru 姜美如
本科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現為西北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領域為明代佛教思想與中日佛教交流。曾發表論文 “ 佛光雲宇宙 ” 的技術建構與情感認同研究,現已結集出版。
LAI Chon Iat 黎俊溢
本科畢業於台灣大學,現為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士生。研究領域為中古佛教史,研究主要關注中古時代的死後世界觀念,以及佛教的儀式實踐。曾在 Religions、《中國佛學》 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
PEI Changchun 裴長春
山東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曾任日本廣島大學特任助教、客座講師,花園大學國際禪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畢業於日本廣島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敦煌學、東亞佛教儀式和東亞佛教史,主持國家青年社科基金、浙江省社科基金各一項,近年來在 《世界宗教研究》《西域研究》《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印度學佛教學研究》 (日本) 以及 Religions 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SONG Shenmi 宋神秘
上海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理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宋時期的天文學史、醫學史和科學技術史,主持國家社科後期資助項目(在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課題 (結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青年課題 (結題) 各1 項,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和書評若干篇,翻譯學術專著1 部,專著 2 本(合著),古籍整理 1 部(合著),作為副主編參與 《中華大典·天文典》 的編纂。
SUN Mingli 孫明利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系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以四川與兩京地區為主的唐代佛教,尤其注重有關文本與圖像的多媒介與跨學科研究。已發表十餘篇中、英文研究論文,主要有: 《四川唐五代摩崖浮雕觀無量壽經變分析》(《石窟藝術研究》2016 年)、《四川唐、五代觀無量壽經變光明轉與寶船因素分析》(《故宮博物院院刊》2017 年)、《大足石刻觀無量壽經變分析》(《大足石刻全集》2018年)、《四川唐五代西方淨土經變之寶鳥圖像分析》(《普陀學刊》2020年)、《阿彌陀佛五十菩薩像文獻疏證》(《大足學刊》2020 年),以及“A Forgotten Eminent Buddhist Monk and His Social Network for Constructing Buddhist Statues in Qionglai 邛崍: A Study Based on theStatue Construction Account in 798”, Religions 15 (2024): 412 等。
WANG Junqi 王俊淇
東京大學博士,曾於復旦大學獲哲學學士與碩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梵文寫本與佛教哲學,正在進行的工作包括慧藏意《入菩提行論疏》梵文寫本研究以及月稱《明句論》、法稱 《定量論》《因滴論》 等文獻的翻譯與研究。
YANG Baoyu 楊寶玉
1982-1989 年就讀於北京大學並獲文學學士與文學碩士學位,1989年至今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任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專業二級),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要從事敦煌學研究,已出版 《歸義軍政權與中央關係研究》 (合著一作)、《敦煌本佛教靈驗記校注並研究》、《敦煌文獻探析》、《敦煌滄桑》、《英藏敦煌文獻 (漢文佛經以外部分)》 第9-11 及 15 卷、《敦煌學目録初探》(合著二作) 等,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ZHAN Ru 湛如
歷史學博士,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東方學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佛教典籍與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會稽山佛學高等研究院院長,與旭日全球佛教研究網絡核心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兼任南開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同時擔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研究領域包括佛教與佛教文獻、佛教律藏、敦煌佛教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重點項目“ 唐代長安與絲綢之路 ” 及國家社會科學重大項目“ 印度古代梵文文藝學經典翻譯與研究 ” 等。其新著 《西明東夏 :唐代長安西明寺與絲綢之路》(上、下冊) 最近被久負盛名的中華書局評選為 2023 年雙十佳圖書。
ZHANG Yi’nan 張軼男
文學博士;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UBC) 亞洲研究系訪問學者 (2017-2018) ;廣州南方學院教授、第五屆學術委員會委員(2024-2028) ;廣東省中國文學學會會員。研究方向:古代文學與文學批評。主講課程:“ 中國古代文學史”“ 中國文學批評史”“ 文藝美學 ”“ 先秦諸子”“ 杜甫研究 ” 等。近十年,在國內高層次學術期刊發表 CSSCI檢索論文 12 篇,其中,《新華文摘》 論點摘編 2 篇,《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 論點摘編 1 篇。在境外高層次學術期刊發表論文 2 篇,其中,英文 1 篇,中文 1 篇。主持和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學術專著 《禪解杜詩》 入選中國版本圖書館月度 CIP 資料精選 (文學類,2014.09),《光明日報》 發表書評 (2015.01.20)。
本文是依據《知識共享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發行的開源論文。依照此協議,在適當引用原始出處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過任何媒介作無限制的使用、發行與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