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東頭望大秦——亞歐佛教、宗教交流與合作:歷史、現狀與未來

在古埃及港口城市貝倫尼克發掘的二世紀佛像。採自:埃及旅遊和古蹟部。

 

2024年8月30日—2024年9月2日

英國劍橋大學

現場參會註冊(報名截止時間為英國時間8月25日23:59)

 

誠邀參加國際研討會「黑海東頭望大秦——亞歐佛教、宗教交流與合作:歷史、現狀與未來」!本次研討會承香港旭日慈善基金發起與贊助,並得到旭日國際佛教研究網絡(https://glorisunglobalnetwork.org/?lang=zh-hant)諸夥伴大學齊力協辦。此次研討會將於2024830日至92日於英國劍橋大學舉行。

歐洲對於東方佛教之興趣與研究,最初起源於基督傳教士在南亞、東亞與中亞等地傳教經歷。他們瞭解到上座部、漢傳、藏傳與日本佛教之傳統,並從語文學入手,將佛教介紹到了西方的宗教界與知識界。從此時開始,不但佛教經典逐漸被譯為西文,辭典之編制、文獻與教義之研究也慢慢得以開展。不同語種之比較文獻學研究成為了早期佛教學研究之基礎,直至毗曇學、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等諸多領域也得到重視。至最近數十年,隨著大中華地區國力之高速崛起,中文佛教資料庫之迅速發展,以前偏重南傳、藏傳與日本佛教之國際研究格局遂得以扭轉,中國佛教研究日漸進入國際佛教主流研究視野之中。

就佛教向西之傳播過程而言,也經歷了類似之過程。佛教最初之西傳,主要是隨著南傳上座部國家之殖民進程,斯里蘭卡等地之僧侶開始在英倫設立了禪修中心與寺院,此一過程也伴隨著南傳巴利語經典研究在英國所獲之重視。時至今日,英國上座部佛教傳統已有遠超一個世紀之長期發展。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後,藏傳佛教也在西方獲得了一席之地。而漢傳佛教之西傳,則主要還是與最近數十年華人大量移民有關,並且也較為局限於海外之華人社群,在未來歐洲仍有較大之成長空間。

雖然如此,佛教之過往,乃深植於印歐古文明之中,因此非僅其存有印歐宗教之基因,其語言可上溯自古印歐語,更以其制度與文化諸方面,乃廣採印歐文化之遺緒。衹是經歷了上千年之在地化、中國化過程後,方始有今日漢傳佛教之面貌。再加上近世歐洲對於佛教之接受史已早逾百年,是以以佛教為紐帶,則可勾連起歷史上東西文明碰撞與互鑒之陳跡;亦可為現實之中,中歐文化互信與交流之觸媒。

撫今追昔,以佛教為起點,兼採聶斯托利教(景教)、瑣羅亞斯特(祆教、拜火教)、摩尼教等歐洲或中東之古教(所謂“三夷教”)在東方之歷史,鑒古而知今,繼往而開來,或可為未來亞歐文明互利互惠與和平發展譜寫全新之篇什。

國際學界應以一種更為廣闊之全球視野,來重新考察歐亞佛教與宗教交流之歷史、現狀與未來。

本次會議之研究範圍包括,但不限於

  • 亞歐佛教與宗教交流之歷史研究;
  • 佛教藝術、文學在中歐文化交流中之影響;
  • 佛教學作為一種學術傳統在歐洲的興起與發展;
  • 歐洲與中東古宗教在東亞的歷史與現實發展;
  • 亞洲宗教與佛教文化對歐洲當代社會之啓示;
  • 文化差異對佛教與宗教交流之影響及應對策略;
  • 佛教與宗教之現代化以及不同價值觀之對話與融合;
  • 學術界對佛教與宗教研究之展望;
  • 亞歐間佛教與宗教學者合作與交流之機遇與挑戰;
  • 建立亞歐跨界合作研究平台之可能;
  • 亞歐間佛教與宗教教育與學術機構合作模式探討。

會議組委會歡迎任何相關主題研究之投稿。與會之相關費用,包括會議期間食宿費用,將由會議組織方承擔。會議組織方也將視資金之寬裕度,為有需要之與會成員提供全額或部分旅費津貼。請將論文研究計劃與個人簡歷於2024415日前電郵至<frogbear.project@ubc.ca>。

研討會後將出版中英文論文集。20247月底前有把握完成論文初稿,並在202411月底前能夠完成出版水準論文的學者,歡迎申請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