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主頁

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電子期刊 第一卷‧第一期目錄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第一卷‧第一期(2018):v–viii
(本文屬於專刊《佛教在西方》

PDF 全文下載

 

主編寄語

湛如
(楊增 漢譯)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今以復行,展卷摩篇,再捧之喜、新揭之慶,交至並來!余不禁浮想,東西之良作薈萃,饒益讀者,何其幸哉!此番美績,實仰賴旭日慈善基金會之慈悲捐助,開佈“旭日全球佛教研究網絡”,廣納北美、歐洲、東亞十大學府之賢達師資,資其奔走訪學、助其通力協作。

邦國之殊隔,學問之墻塹,嘗令佛教學人,屈守一己之專攻,遙念他山之石,無不愧憾!有鑒於是,旭日網絡再造《華林》,專務東亞佛教之探討,開漢英雙版,求同儕審評,推傳全球學者之成果,顯揚多樣化、跨學科、多媒質之異彩。激蕩之下,必能發未發之資料,周不周之檢討,收多聞廣智之功效。

東亞佛教之研究者,可援據之工具與資源,較之以往,遠為豐富。在線文庫、數字典藏、網絡交流,皆成善事倍功之利器。此等便捷大勢,本當廣佈新見史料,開拓新領域,弘揚新範式,整合學術共同體,興起研究、教習新氣象。然學科分立之固、理論之扞格之深,猶屬當塗,亟待夑理。試舉一隅以明之。巨著名家,固學者耳目之樂從,由是經藏貴而俗籍輕。術業專攻,或為洞入精微之必由;片鳞碎甲之見,又因殊文異族而益滋。本刊搜羅文本、藝術、器物之研究,呼籲超方域之窠臼,捐內外之好惡,乘數字時代之便利,窮碧落黃泉之材料。廣邀國際學林之俊賢,大彰佛教研究之富貴。

地理觀念禁錮之下,所謂中、日、韓、越,各各之佛教,學人各擁一方而取同道相共謀。推之實際,則疆土莫不相接,文教從來交寖。縱遠眸於佛教之初傳東亞,哂現代國界之本無。佛教之研究,以先學所論,推漢地為東亞正宗,佛典於此傳譯、義理於此創新,邊地唯求取拱戴而已。抉諸佛教史實、文化、典籍,莫不彼此和光同塵,實不當劃疆以行格致。本專號,別開悠窗,一領佛教之無疆。供稿諸賢,不但諳熟東亞語言,且能博徵印歐資料。編譯諸君,為便利漢語讀者,不避苛勞,於外版著作之題目,能翻盡翻。

本專刊所收,多宣讀於2016 年西班牙馬德里國際學術會議“當喜馬拉雅山與阿爾卑斯山相遇:佛教藝術暨佛教在歐洲的傳播國際高峰論壇”。準其主旨,特號“佛教在西方”,意表雖曰東亞之佛教,而非以東亞心目為其准的,非單邊之舶出品而已。推諸歐洲研習佛教之歷史,佛教初來彼方,全賴印度學家與漢學家之力。佛教哲學之文獻,窺自於東方學之棱鏡。以往兩百年來,染濡當地佛徒之修行體驗,質之亞、歐、北美學者之往來討尋,元初之癡迷,蚤為之一變。

本輯力顯西方研討佛教之豐富課題,囊括十九世紀至今之文本與實踐。日後《華林國際佛學學刊》仍有特刊,深入未能深入之史料,於東亞之外詮解東亞佛教,於世界各地邂逅諸相之起源。

 

致謝

本刊之復行,仰賴旭日慈善資金,以及本刊首席顧問、大功德主楊釗博士之慈悲資助。余不勝感戴楊公恩德,非但復刊《華林》,又創“旭日全球佛教研究網絡”,推扬國際精尖學術,其功難量!

余當感謝編委諸位同仁,不吝指授與匡持,以及撰稿諸賢,傾獻其飽學精思。猶為感念者,乃默默於幕後之諸君。刊物協理白維琪(Vicky Baker)、排版員兼旭日網絡公關總監李佩儒(Carol Lee),項目之圓滿,二人之力歟!仍謝執行編輯與編輯助理,諸佳作之嚴整,實出諸子不厭苛繁之審校。

 

本文是依據《知識共享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發行的開源論文。依照此協議,在適當引用原始出處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過任何媒介作無限制的使用、發行與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