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主頁

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電子期刊 第三卷‧第一期目錄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第三卷‧第一期(2020):264–268
(本文屬於專刊《宗教石刻研究與玄奘研究》

PDF 全文下載

 

作者介紹

 

陳志遠
陳志遠,1983 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曾到京都大學、臺灣法鼓佛教學院短期訪學。主要從事六朝佛教史,儒佛交涉的研究。出版專著《六朝佛教史研究論集》《慢讀漫筆》。

馮國棟
馮國棟,1974 年生,現任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人文學院副院長、古籍研究所副所長。現兼任浙江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宗教學會理事、浙江大學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漢文佛教文獻學、佛教與中國文學關係的研究。

劉泳斯
劉泳斯,女,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現為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宗教史、民間宗教。出版學術專著《桂東北民間信仰的近現代變遷》,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宗教》《世界宗教文化》《中國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中國宗教》《文化縱橫》《民俗與文化(臺灣)》等學術刊物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並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民族報·宗教週刊》上發表多篇學術文章。

王珺
王珺,1982 年12 月生於天津,本科畢業于吉林大學,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于南開大學,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亞學系博士後。現于中國計量大學人文與外語學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宗教文化,跨文化研究。主要發表作品有《武周時期佛教文化交流與“沈宋”詩歌中的佛教意蘊》《宗教視域下的初盛唐文化政策芻議》《來華景教徒與怛羅斯之戰》《試論景教初傳時期的傳教策略及其影響——基於文化傳播的視角》等學術論文。

張雪松
張雪松,男,1980 年生,筆名雨山,北京人。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專職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黨外知識份子聯誼會秘書長,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先後在中國臺灣和大陸地區出版學術專著四部 :《法雨靈岩》《唐前中國佛教史論稿》《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季羨林、湯一介主編“中華佛教史”第一卷)、《佛教“法緣宗族”研究》,譯著《天藍色的彼岸》等 3 部。曾在香港佛教雜誌《溫暖人間》、《中國民族報·宗教週刊》開設專欄多年。

紀贇
紀贇,復旦大學文學博士,新加坡佛學院長聘副教授,兼任教務主任、圖書館館長。除教學外, 主要從事佛教文獻、佛教史等相關研究。曾出版或將出版專著《慧皎高僧傳研究》等 ;譯著《漢文佛教文獻研究》《佛教文獻學十講》等 ;編著多部 ;英譯漢學術論文四十餘篇 ;學術論文、會議論文與書評等三十餘篇 ;專欄文章二百餘篇。

伍國
伍國,1974 年生,1995 年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英語系,2006 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阿勒格尼學院歷史系副教授,中國研究專業主任。已出版英文專著兩部,發表英文學術論文, 書評二十餘篇,中文各類文字三十餘篇。

山部能宜
山部能宜(1960 年-),日本的印度哲學學者、佛教學者、佛教美術史學者。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他對佛教中的實踐性冥想修行(坐禪)較為關注,並以印度的初期瑜伽行唯識學派的思想和中國的法相唯識宗理論,以及印度、中國、中亞的禪修實踐闡釋為主題展開研究。他以禪觀經典等文獻資料,以石窟壁畫為主的美術資料為素材,來開展獨特的研究而被世人知曉。現在山部能宜教授正致力於研究阿賴耶識思想的起源。

楊劍霄
楊劍霄, 男,1987 年 8 月生,江蘇南京人。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工作專業本科,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碩士,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專業博士,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後。現為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宗教社會學、佛教社會生活史、唐代唯識學。已出版專著《唐代法相唯識宗興衰史研究》《“一帶一路”高僧傳》,發表論文十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帶一路’佛教文明交流史研究”一項。

張利明
張利明(1992 年-),男,河北靈壽人。蘭州大學歷史學學士、考古學碩士,浙江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從事中國佛教史、犍陀羅佛教、玄奘與西遊記圖像研究。在《石窟寺研究》《敦煌研究》《澎湃新聞》等期刊和媒體上發文多篇,2018 年與導師合作出版《西遊記壁畫與玄奘取經圖像》一書。

 

本文是依據《知識共享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發行的開源論文。依照此協議,在適當引用原始出處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過任何媒介作無限制的使用、發行與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