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主頁

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電子期刊 第四卷‧第二期目錄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第四卷‧第二期(2021):284-294;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110_4(2).0012
(本文屬於專刊《佛教的跨地域傳播與佛教寫本研究》

PDF 全文下載

 

展開漢傳佛教的世界史:
書廖肇亨教授《倒吹無孔笛》後

王啟元
復旦大學

自從早年學界開展佛教史研究以來,中古以後的明清時代便長期被作為佛法衰落時期來看待,典型的論斷可見諸梁啟超《中國佛法興衰沿革說略》裡的觀點。由此,後人關於明清佛教的研究,亦處於被動地圍繞或回應這一“衰落”預設,證明或者反對此陳說,而陷於窠臼之中無法自拔。此種觀念上的束縛,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明清佛教研究的視野及方法的更新。因之,即便近年以來嘗試反擊明清佛教“衰落”說的研究頻頻出現,內容亦局限於高僧懿行、宮廷護法或者義學學術復興、社會生活等層面略盡補闕之力;然從宏觀學術的視角來看,明清佛教領域依然稍嫌邊緣。筆者治學選題明清佛教的歷史與文獻,摸索十餘載,深感久困於此一時期海量文獻及複雜人物圈之中,平日無非繁瑣考證,畫地為牢、亦即新近所謂學術“內捲”之中,無可自渡;然仍以明清佛教所函內容之寬廣,遠非今日學界所揭示的範圍。比如近世佛教除中土僧俗互動之外,還有向外拓展的“兩翼”亦由學界漸次闡發。其中一翼,為近世漢藏佛教與明清佛教的內亞性,即印藏及西域佛教對明清王朝的影響,以近年沈衛榮教授及其團隊對元明以來中原宮廷尊奉《大乘要道密集》的考察為代表,開啟了明清“漢藏佛教”話題的研究範式。另一翼則為近世佛教的東亞性及其與海洋的關係,其中尤以研究近世渡日僧等群體研究為代表,這其中海內外研究成果亦已不少。然而,真正將明清佛教東亞性話題推向佛教研究主流的學者仍不甚夥,台灣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廖肇亨教授當為此領域之代表。

廖老師研究明清佛教及文化,自方外詩文戲曲至文學表現,久為學界所重,又因親炙日本荒木見悟教授之門,視野遊於東亞諸國佛教變遷,早已關注到明清東亞海域間基於佛教交流的文化互動。除了對於隱元隆琦、高泉性激、深草元政等中日僧眾的詩文研究外,廖老師也對朝韓、琉球、越南與明清佛教的互動性也有相當的論述。新近廖老師出版的《倒吹無孔笛——明清佛教文化研究論集》(臺北:法鼓文化,2018 年)即在明清佛教的東亞性上展示出相當深厚的功力,並將明清佛教文學、文獻與歷史的研究推向更深層的維度。

……

 

關於作者:王啟元,浙江鄞縣人,復旦大學古籍所博士,宗教學博士後,現為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副研究員,從事明清宗教史、地方史研究。專著有《晚明佛教考:從僧俗互動展開》(2022 年將出)《保釐雲間:上海歷史上的神祇、信仰和空間》(合著),合編《關於虹口的記憶》叢書、《佛法與方法:明清佛教及其周邊》、《二十世紀中國佛教的的兩次復興》等。

 

PDF 全文下載

 

本文是依據《知識共享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發行的開源論文。依照此協議,在適當引用原始出處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過任何媒介作無限制的使用、發行與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