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主頁

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電子期刊 第五卷‧第一期目錄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第五卷‧第一期(2022):246–254;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205_5(1).0012
(本文屬於專刊《「文本與圖像」與「佛教傳記」》

PDF 全文下載

 

書評:《백제의 불교 수용과 전파百濟的佛教受用與傳播》

郭磊(GUO Lei)
(韓國) 東國大學(Dongguk University)

一、引言

《백제의 불교 수용과 전파》譯成中文是“百濟的佛教受用與傳播”,此書是漢城百濟博物館在今年的四月份以“百濟的佛教受用和傳播”爲主題,舉辦的第二十屆百濟學術會議的論文集。此次學術會議從佛教美術史、思想史、考古學的角度對百濟是如何從中國接受佛教,以及百濟佛教的傳播情況進行了綜合性的整理。考慮到中文學界對於韓國佛教的研究情況尚存留有許多空白,故在此不揣冒昧,略贅數語,以饗讀者。

百濟(公元前18年-660年),又稱南扶餘,是古代朝鮮半島西南部的國家。532年新羅兼併伽倻後,在朝鮮半島上形成了百濟與高句麗、新羅三足鼎立的局面,這段時間被歷史學家稱為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隋書》有載“百濟之先,出自高麗國。”而根據韓國古代史料《三國史記》的記載,傳說百濟是高句麗創始者朱蒙的第三個兒子溫祚王於公元前18年在漢江南岸(今韓國河南市)創建的。在百濟的鼎盛時期,其疆土涵括了包括朝鮮西部(除了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的絕大部分,最北曾到平壤。百濟曾是海上的強國,通過海路與古代中國和日本各進行政治、貿易和文化往來。公元660年,百濟在新羅和唐朝的聯軍的攻勢下亡國而消亡。

……

 

關於作者:郭磊,韓國東國大學歷史系文學博士(博士論文:《新羅五臺山文殊信仰研究》)。目前就職於韓國東國大學佛教學術院,專攻韓國古代佛教史,關注中國與韓國、日本的中古佛教史交流。發表《義相的華嚴思想與中國佛教》《韓國密教略考》《新罗佛教的密教特质》《新羅慈藏參五臺山之考辯》等有關中韓佛教關係論文多篇、出版有歷史傳記小說《元曉大師》《義相大師》。

 

PDF 全文下載

 

本文是依據《知識共享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發行的開源論文。依照此協議,在適當引用原始出處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過任何媒介作無限制的使用、發行與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