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主頁

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電子期刊 第六卷‧第一期目錄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第六卷‧第一期(2023):86–106;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305_6(1).0004
(本文屬於專刊《「佛教敘述」與「禪研究」》

PDF 全文下載

 

構建覺悟之路——本生體裁的西藏改編

[英] 鄔瑞可(Ulrike ROESLER)
[英]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鄧育渠(DENG Yuqin, 獨立譯者)譯
李青鳥(LI Qingniao, [英] 牛津大學 University of Oxford)校

摘要Abstract):本生(Jātaka)和譬喻(apadāna)故事屬於佛教敘事文學的主要內容。雖然大多數本生故事遵循相對穩定的敘事模板,但它們也被允許發生變化。本生故事以不同語言和文學形式被人講述並以簡單的散文敘述到複雜的詩歌或視覺表現形式被保存下來。本文重點討論本生故事體裁的西藏改編。文章首先對從梵文或中文翻譯成藏文,並納入藏傳佛教經典中的本生故事進行了概述。然後研究西藏佛教噶當派中的一個特定的本生系列。其中的框架敘事(frame story)特別令人感興趣,因為這可能是西藏敘述者最有創意的地方。在這些噶當派的本生故事中,敘事框架從印度轉移到西藏,框架敘事的主要人物是新皈依的藏傳佛教徒和他們的印度老師。這種對本生體裁高度原創性的改編表明,在西藏人對佛教的接受和適應中,敘事文學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Keywords):本生、譬喻、藏傳佛教、阿底峽·吉祥燃燈智

 

關於作者:鄔瑞可(Ulrike Roesler),牛津大學西藏和喜馬拉雅研究教授。研究背景:印度和西藏研究,研究興趣:佛教從印度到青藏高原的傳播過程,以及10 世紀至15 世紀藏傳佛教形成時期的發展。學術興趣還包括藏傳佛教傳記寫作以及印度和西藏敘事文學。牛津大學沃爾夫森學院西藏和喜馬拉雅研究中心的創始主任,並於2014-2019 年擔任《國際佛教研究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的編委。

 

PDF 全文下載
 
本文是依據《知識共享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發行的開源論文。依照此協議,在適當引用原始出處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過任何媒介作無限制的使用、發行與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