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主頁

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電子期刊 第六卷‧第二期目錄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第六卷‧第二期(2023):330–344;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310_6(2).0010
(本文屬於專刊《「地方佛教」與「末法」》

PDF 全文下載

 

成(/不)為觀音:評李雨航《成為觀音:晚期帝制中國佛教女信眾的藝術奉獻》

徐雨霽(XU Yuji)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摘要(Abstract):2020年,中國藝術史教授李雨航的專書《成為觀音:晚期帝制中國佛教女信眾的藝術奉獻》(Becoming Guanyin: Artistic Devotion of Buddhist Women in Late Imperial China)問世,隨即榮獲2021年“美國宗教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Religion)的“宗教與藝術書獎”(Religion and the Arts Book Award)。通過在三個研究領域——藝術史、佛教和性別研究——之間展開對話,該書充滿了引人入勝的歷史案例,以揭示觀音之像是如何通過女性的表演、技藝、身體乃至物質的手工藝品得以再現。對於作者而言,“ 觀音” 不僅僅衹是一個作為既定的神聖對象或物質的崇拜投射存在,而是一個涉及主體和客體、此岸與彼岸之間辯證互涉的中介過程即女性信徒/ 信仰者與觀音/ 信仰本身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建構的關係。將研究材料從文本轉移到日常實踐和物質再現,李氏一書重新在理論和歷史的維度上,彌補乃至拓展了在非制度化的領域,帝制晚期中國女性的佛教崇拜和宗教生活實踐的新面向。尤其是作者所強調的女信徒與觀音之間的“模擬/擬態”的(mimetic connection)關係,也促使我們關注到借由“觀音”信仰所賦予女信徒的主體性是如何與明清時期,儒家父權機制來進行協商與談判的。

關鍵詞(Keywords):觀音、李雨航、佛教、晚期帝制中國、物質轉向、性別

 

關於作者:徐雨霽,現為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歷史系博士生,曾於香港理工大學歷史及文化系獲文學碩士及哲學碩士學位,研究興趣為中國晚期帝制時期的思想文化史,明清漢僧藝術生活史以及近現代中印文化互涉,尤其關注晚清時期佛教與革命關係。與此同時,她的研究也涉及香港現當代文學和近現代亞洲思想史。其發表散見於《上海地方志》《思逸》《關東學刊》《方圓:文學及文化專刊》Global Society 等。目前,她計劃撰寫一篇關於清代歷史主義的文章。

 

PDF 全文下載
 
本文是依據《知識共享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發行的開源論文。依照此協議,在適當引用原始出處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過任何媒介作無限制的使用、發行與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