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主页

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电子期刊 第六卷‧第二期目录

 

《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第六卷‧第二期(2023):330–344;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310_6(2).0010
(本文属于专刊《「地方佛教」与「末法」》

PDF 全文下载

 

成(/不)为观音:评李雨航《成为观音:晚期帝制中国佛教女信众的艺术奉献》

徐雨霁(XU Yuji)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摘要(Abstract):2020年,中国艺术史教授李雨航的专书《成为观音:晚期帝制中国佛教女信众的艺术奉献》(Becoming Guanyin: Artistic Devotion of Buddhist Women in Late Imperial China)问世,随即荣获2021年“美国宗教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Religion)的“宗教与艺术书奖”(Religion and the Arts Book Award)。通过在三个研究领域——艺术史、佛教和性别研究——之间展开对话,该书充满了引人入胜的历史案例,以揭示观音之像是如何通过女性的表演、技艺、身体乃至物质的手工艺品得以再现。对于作者而言,“ 观音” 不仅仅只是一个作为既定的神圣对象或物质的崇拜投射存在,而是一个涉及主体和客体、此岸与彼岸之间辩证互涉的中介过程即女性信徒/ 信仰者与观音/ 信仰本身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建构的关系。将研究材料从文本转移到日常实践和物质再现,李氏一书重新在理论和历史的维度上,弥补乃至拓展了在非制度化的领域,帝制晚期中国女性的佛教崇拜和宗教生活实践的新面向。尤其是作者所强调的女信徒与观音之间的“模拟/拟态”的(mimetic connection)关系,也促使我们关注到借由“观音”信仰所赋予女信徒的主体性是如何与明清时期,儒家父权机制来进行协商与谈判的。

关键词(Keywords):观音、李雨航、佛教、晚期帝制中国、物质转向、性别

 

关于作者:徐雨霁,现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系博士生,曾于香港理工大学历史及文化系获文学硕士及哲学硕士学位,研究兴趣为中国晚期帝制时期的思想文化史,明清汉僧艺术生活史以及近现代中印文化互涉,尤其关注晚清时期佛教与革命关系。与此同时,她的研究也涉及香港现当代文学和近现代亚洲思想史。其发表散见于《上海地方志》《思逸》《关东学刊》《方圆:文学及文化专刊》Global Society 等。目前,她计划撰写一篇关于清代历史主义的文章。

 

PDF 全文下载

本文是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发行的开源论文。依照此协议,在适当引用原始出处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过任何媒介作无限制的使用、发行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