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杨增
2022 |
杨增博士的专业领域为东亚佛教和文化交流。他当前的研究兴趣在探讨宗教活动的感通与现实政治思维的交互,借此以达到对宗教史更富同情和均衡的理解。眼下他正扩充其博士论文的研究,即通过对不空三藏的生平揭示密教在中唐的兴衰。关键的一段在于《仁王经》念诵等活动在国家资助下导演并宣传一系列神迹,客观上帮助唐廷安度内外忧患。此前杨博士的研究是新罗文豪崔志远的传记并英译其文集(合作)。 |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侯笑明 2022–2024 |
侯笑明,2022–2024年加州伯克利大学旭日博士后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佛教的跨文化传播,佛典翻译与诠释。2013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国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第二专业。2022年博士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研究实验学院/巴黎文理研究大学(EPHE/PSL)宗教与思想体系专业。博士阶段研究主题为2至6世纪的中国佛教解经实践对翻译禅法的重塑。2015年硕士毕业于巴黎高等研究实验学院亚洲研究方向。 |
汉堡大学
寂照博士法师
2021 |
在负笈印度新德里之前,寂照法师在北京的中国佛学院久接受了严格的学术训练。在新德里期间,他先是在新德里大学的佛学系取得硕士学位,然后在尼赫鲁大学的梵文于印度学研究系取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研究菩萨十地(英文博论题为:A Comparative Study of Daśabhūmi: With reference to Daśabhūmikā and Mahāvastu avadāna)。他原定于2020年应邀展开在汉堡大学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研究,但因疫情延期到2021年。在汉堡博士后期间,他预期将深化博士论文主题的研究、并将博论扩展成书出版。 |
哈佛大學
廖彩羽 2022 |
廖彩羽博士目前是哈佛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的博士后,她硕士毕业于香港大学的佛学系,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佛教考古系。廖彩羽的博士论文方向为犍陀罗佛教叙事图像,研究犍陀罗的雕刻题材与汉文佛典的关系。她的研究重点是印度、中国和中亚的早期佛教艺术,包括与之相关的主要文学资料,冀希通过学术研究,更多地了解与贴近佛教本怀。研究兴趣:印度、中国和中亚的早期佛教艺术;佛教史; 佛教文字与图像的关系。 |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Yael SHIRI
2022 |
Yael Shiri 于2020年在伦敦大学SOAS获得宗教与哲学博士学位。她是2021年钦哲基金会佛教研究杰出博士论文奖的得主。毕业后,她曾在法国远东学院(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法国巴黎])和特拉维夫大学历史研究学院(以色列)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她的研究重点是印度佛教文学和艺术中的自我表现,特别是《十诵律》成员的叙述传统。 | |
沈陽 2022 |
沈阳是一位宗教和世俗主义的文化人类学家。她于2019年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在2021–2022学年作为弗莱堡—旭日研究员来到耶路撒冷之前,沈阳是在德国的位于哥廷根的马克斯-普朗克宗教和民族多样性研究中心做博士后。2022年底,沈阳将加入中国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担任人类学专业的“百人计画”的研究员和助理教授。 |
北京大學
李含冰 2020–2022 |
李含冰,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全职博士后,研究重点为北宋前中期传入的印度佛教的中国化问题。李含冰于200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2011年于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并将其研究兴趣投向北宋文献与文学。其硕士学位论文《秦观的思想学术与诗歌创作》重点关注了秦观(1049–1100) 诗歌中表达的道家思想,并以其交游诗为线索探讨了苏辙等苏门文人对秦观思想的影响。2016年入读清华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0年以学位论文《宋太宗、真宗两朝译成密部经研究》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在学期间重点关注记载于唐宋内外文献中的佛教在汉地的传播、实践等内容,旁及同期佛教在藏地的发展,在编目、勘同等文献工作的基础上就北宋前中期印度佛教进入汉地的文本翻译及其传修做了基础性的研究清理工作。 | |
李兮 2020–2021 |
李兮,女,1987年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2006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10年保送清华大学历史系,攻读中国史硕士,师从张国刚教授,专业为隋唐五代史。2013保送清华大学历史系,师从张国刚教授。获中国史博士学位。2020年5月至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语系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湛如。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社会生活史、妇女史、佛教史。博士论文《礼经释典,母恩妇则:中古佛教、女性与儒家家庭伦理》,获2020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