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全球佛教学术研究网络合作伙伴为硕士和博士生提供部分和全额奖学金。这些奖学金的获得者将有机会参加由SSHRC新近发起并由陈金华教授领导的多年国际和跨学科项目(题为:造端倡始、拔地入云:佛教和东亚宗教,2016年–2023)。奖学金提供参与东亚研究访问的机会,并与国际学者和学生互动,以发展与当地合作伙伴和国际同行合作的技能。奖学金获得者还可以接受有关如何识别、记录、拍摄和转录主要原始资料的培训。学生将学习在多元文化,国际和跨学科环境中工作。
汉堡大学
宫瑞龙 |
博士奖学金2024–2027 | 宫瑞龙目前是汉堡大学写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博士生。 2018 年,他在北京大学获得材料化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自2019 年至2023 年,又在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题目为《六朝书籍形制与阅读方式的交互研究——以陶渊明个案为例》。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宫瑞龙逐渐注意到敦煌的多文本写本中存在一些文本现象,可以追溯到早期中国的写本,并发表了几篇相关论文。有赖于Glorisun 奖学金,他得以完成在汉堡大学的博士课题,继续探索中国古代写本的文本生成和流通,并从文本与写本学的角度研究早期和中古中国的佛教及非宗教文本里附于卷末的副文本和附录 |
高昱
|
博士奖学金2019–2022 | 高昱在法学本科毕业后,于2015年从华东师范大学取得人类学专业法学硕士学位以及于2017年从香港中文大学取得中国研究专业的哲学硕士学位。2012年至2015年,她主要研究杭州一所佛教寺院中国家、寺院与信徒之间的关系。2015年至2017年,她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中华帝国晚期地方社会的民间宗教。感恩旭日奖学金,令她能够在博士项目中延续她对中国宗教一如既往的兴趣。这项博士计划隶属于汉堡大学,旨在通过历史学和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佛光山在中国大陆的分院。在过去的两年里,她数次前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若干城市开展田野调查,现已回到汉堡正在撰写最终的博士论文。 |
刘晨 |
博士奖学金2022 | 刘晨现在就读于汉堡大学写本中心与亚非学院。她的本科和硕士都是英语专业。2007-2011年,她在河北大学就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1-2014年,在天津商业大学就读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她在读硕士期间,陆续学习了几门语言,比如法语,拉丁语和梵语。她的梵语是在北京的中国社科院学习的。今天过一年半的梵语学习,她又以梵语初学者的身份学习了巴利语。 在陆续接触了古典梵语和佛教经典之后,她对佛教及其语言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她放弃了在硕士院校留校教书的工作机会,在父母的支持下,转而继续自己感兴趣的佛教研究事业。在2014-2016年,她陆续学习了藏语和梵语唱诵等,并于2017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少数民族语言文献专业做博士研究。在此之间,她继续自己的藏语学习并学习了西夏语,在此三年的研究过程中,其主要研究内容为黑水城写本文献。2020年,她来到了汉堡大学学术交流,不久遇到了新冠疫情无法回国继续学业。幸运的是,傅敏怡教授将她收至门下继续学业,并且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与了她极大的帮助。对此她心怀无限感激。她现在的研究内容是一位十世纪末的中国僧人及其西行求取菩萨戒之路。对于探索仪轨以及智/志坚观念中对于菩萨戒的实践,是她最感兴趣的研究要点。 |
博士奖学金 |
博士奖学金2019-2020 | Léo Messerschmid正在完成他的博士论文的初稿。暂定的题目为“日本中世所接受的中国密宗传统:对《渓岚拾叶集》的研究以及它的中国先例” 。在2017年,他参与了FROGBEAR的日本研究群,前往京都地区的寺院、博物馆和图书馆进行田野调查。这次参访经历使他接触到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及其各种写本版本。 |
硕士奖学金 |
硕士奖学金2018-2019 | 从海德堡大学南亚研究专业转到汉堡大学佛学研究专业后,Veit努力精通巴利文、梵文和日文。他在2018/2019年度冬季学期赴声名显赫的东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学习。他对当、现代和古代不同传统对伦理和政治问题的阐释实践感兴趣,因为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全球社会和政体的剧烈变化也对佛教教义的解释提出了重要问题。 |
刘琦 |
硕士奖学金2018-2019 | 刘琦是佛教研究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她的论文中,她利用文化人类学和宗教研究的方法来分析当代西藏自治区和邻近地区的天葬情况。她目前游学剑桥大学,受教于社会人类学领域教授James Laidlaw(剑桥的William Wyse 讲座教授),致力于寻求适合其研究的研究方法。她获得了为期一年的旭日奖学金,用以支付其在汉堡和剑桥求学的费用。 |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林威宇 |
硕士奖学金2022–2023 | 翟智容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其研究兴趣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多个方面、即文学、历史、哲学及宗教等等。在入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之前,他曾跟加拿大的一所中国佛寺的僧伽团体生活了几个月,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 |
释贤奥 |
博士奖学金2021–2023 | 贤奥于香港大学及亚非学院获得佛学硕士学位。目前她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博士候选人。她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中国佛教史、人间佛教以及佛教和现代社会的相关话题。她目前正在进行关于二十世纪初中国佛教女性的博士研究。 |
孙明利 | 博士奖学金2021–2024 | 孙明利,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学系博士候选人,拔地入云项目(https://frogbear.org) 与旭日全球佛教研究网络(https://glorisunglobalnetwork.org) 研究助理。 研究领域为以四川与两京地区为主的唐代佛教,尤其注重有关文本与图像的多媒介与跨学科研究。 已发表十余篇中、英文研究论文,主要有:《四川唐五代摩崖浮雕观无量寿经变分析》(《石窟艺术研究》2016年)、《四川唐、五代观无量寿经变光明转与 宝船因素分析》(《故宫博物院院刊》2017年)、《大足石刻观无量寿经变分析》(《大足石刻全集》2018年)、《四川唐五代西方净土经变之宝鸟图像分析》 (《普陀学刊》2020年)、《阿弥陀佛五十菩萨像文献疏证》(《大足学刊》2020年),以及“A Forgotten Eminent Buddhist Monk and His Social Network for Constructing Buddhist Statues in Qionglai 邛崃: A Study Based on the Statue Construction Account in 798”, Religions 15 (2024): 412等。 |
林威宇 |
硕士奖学金2018-2020 | 林威宇在美国和法国完成他的本科学位,主攻西班牙语和法语文学。虽然他的本科背景和现在的佛教研究相异,但他对于语言和文学的兴趣将继续成为他学术研究的方针。至此,他已开始学习藏语和日语,希望能在未来跨越语言障碍,在各类典籍里穿梭自如。同时,林威宇在通过大量的翻译训练以强化他对汉传佛教经论的掌握。现阶段,他在翻译华严宗第三代宗师法藏的哲学作品。通过对其作品的研读,他意图研究华严宗的判教观,并学习中世纪中国的佛教思想史。 |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慕斯豪
|
硕士奖学金2019–2021 | 慕斯豪于2018年在鲍登学院获取了哲学和政治学的学士学位,并于2021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取了亚洲研究的硕士学位。在硕士的两年期间,他学习了梵语和日语,并完成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中世纪佛教思想史的研究项目。他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是佛教哲学,尤其是中国佛教里的中观思想。他的研究目前专注于吉藏和他对印度中观论书的注释。 |
谢卓伦 | 硕士奖学金2019–2021 | 谢卓伦系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学系在读博士生。其近期研究兴趣主要是十至十七世纪佛道题材绘画的消费和流通。其他研究兴趣包括敦煌佛教艺术和物质文化等。她先后于波士顿学院艺术史专业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亚洲研究项目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本项目奖学金的资助下完成了题为Rethinking Soushan tu: The Painting of the Search in the Mountain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Berkeley Art Museum and Beyond的硕士毕业论文。 |
Max BRANDSTADT
|
博士奖学金2018–2019, 2021 | Max Brandstadt是哈佛学者会的青年学者。他致力于隋唐佛教,尤其是三阶教运动,以及宗教和政治权威之间关系的研究。 |
Meghan HOWARD |
博士奖学金2018-2020 | Meghan Howard 于2004年在哈佛获得西藏与喜马拉雅研究的学士学位。此后,花了四年时间在印度德拉敦的松赞图书馆,翻译关于西藏王朝时期历史的敦煌文献。研究兴趣集中在王朝时期直至14世纪西藏与周边人群的文化宗教交流。目前她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研究生。目前正在撰写有关法成的博士论文。法成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佛僧和将汉文佛经翻成藏文的译家。 |
Fedde de VRIES |
博士奖学金2018–2019 | Fedde de Vries于2012年在荷兰莱顿大学获得宗教学学士学位,于201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亚洲研究硕士学位。在获得硕士学位后,他在加州的法界佛教大学做了一年的翻译。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华严宗著作弘富的作者——澄观的思想。De Vries致力于把此项研究放在佛教思想史和现代哲学的背景之下。 |
剑桥大学
高玉龙 |
博士奖学金2022 |
高玉龙系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其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攻读本科与硕士学位期间,研习普通话与古代汉语,中国文学与中国宗教史。他的研究主要涉及中国民间宗教,民众宗教习俗与中国与佛教神仙谱系中的神祇等。其博士论文是关于中国东南地区水仙尊王的信仰研究,主要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水神信仰,并追溯如观音等水神守护者形象在船员群体中的由来。 |
黄君榑 |
博士奖学金2019–2021 | 黄君榑是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他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宗教与哲学系取得佛教学硕士学位。他的研究试图通过分析石碑铭文来探究五至六世纪在家信众的宗教信仰与仪式。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佛教文本与仪式传统之间的关系,以及丝绸之路上中国与邻国的文化与宗教互涉。他亦对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的相互作用感兴趣。
这一资助使他得以全神贯注于他的博士研究。他的研究探索的是五至六世纪在家信众的宗教信仰与仪式,通过石碑上雕刻的文本与图像材料,建构在家信众的宗教仪式传统。其旨在呈现民众群体拥有一定自主意识,将来自不同佛教经典的经籍汇集为一,形成最符合他们来世观念与仪式实践的叙事结构。 通过此奖学金的慷慨资助,他在今年初得以前往伦敦进行研究活动。他在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发现了一通未完成的碑,这一类碑非常少见,同时也并未受到学界重视。在其导师的启发下,他发现若以写本学的视角来看的话,这一类碑因其未完成性,其实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碑刻制作顺序的细节。这一探索促使他撰写了一篇关于碑刻制作过程的文章,并将会在明年由汉堡大学古典考古研究所举办的会议上汇报。 除此之外,他今年亦受邀在牛津大学演讲,并在由剑桥大学与汉堡大学合办的中国写本文化研究生会议上汇报论文。他明年也会有多场受疫情顺延的论文汇报。在其中之一,他将会探讨唐朝敬爱寺法玩禅师的佛教塔铭。 他现正学习梵文、日文与德文,期望能同时研究中文与梵文的佛经材料,并能阅读日文与德文的二手文献。他亦是由高奕睿教授统筹的佛经翻译小组的成员之一,负责翻译《大方便佛报恩经》的第五品。 |
释智誉 |
博士奖学金2018-2021 | 释智誉于台湾玄奘大学获得宗教学学士学位;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获得宗教学硕士学位;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获得佛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中古早期中文佛教文献中的禅修技巧和禅观体验”。他于2019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哲学硕士学位(亚洲和中东研究,优异)。他的哲学硕士项目对涉及观佛,尤其是观脐的禅修技巧,以及相关禅观体验的敦煌文献进行了文本的和跨学科的研究。
2020年,释智誉分别在几个场合地点发表了他在剑桥学习期间的研究成果:1月13日,在法国巴黎远东学院主办的“2020年巴黎-剑桥-汉堡中国写本文化研究生研讨会”中,释智誉发表题目为《敦煌写本P2078之研究》;3月8日,在新西兰法胜国际研究院主办的“2020 DIRI 研讨会”系列中,释智誉现场直播发表题目为“ 《〈佛说观经〉:念佛为见佛之写本》”。因观众对释智誉的发表内容非常感兴趣,由此他的研究成果被选中并于4月22日开始在泰国法身寺展出;9月1日,释智誉应邀在泰国佛教电视台之一的GBNUS频道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演讲。他的研究成果由泰国皇家学会(道德与政治科学院)的荣休教授Sukanya Sudbanthad 翻译,并由新西兰法胜国际研究院推广。书籍链接为:https://en.calameo.com/read/004808655723f17830ffa。 |
牛津大学
蓝山
|
博士奖学金2018-2023 | 在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完成学士学业后,蓝山花了四年的时间在北京大学学习普通话、古代汉语和中国佛教。端赖旭日奖学金的资助,他得以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目前他正处于牛津博士课程的第三年。已进入写作的最后阶段,他由魁北克政府(FRQSC;位于蒙特利尔)资助。他的博士项目研究隋唐高僧道宣及其在佛教与中国社会史上的作用。在牛津,左冠明教左冠明教授(直到他早逝)和田海教授(现在在汉堡大学)一直指导他,现在他的指导教授为柯嘉豪(斯坦福大学)。他的外部考官将是宁梵夫(卡迪夫大学)。博士毕业后,蓝山打算申请博士后,继续研究东亚佛教。他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古中国佛教神迹: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探析》。其博士项目简介如下:
道宣(596–667)是唐代早期佛教中一位颇具宗教和政治影响力的人物。他最为著名的是对法藏部律典的注解。然而,道宣不只是注解律典。他还是一位认真的护教者,一位细心的编目者,更是一位高产的编撰者。他编撰了高僧传记以及佛教的感应故事。关于道宣的学术文章通常是旨在解释他对于中国戒律及其实践的影响,因而常常略过记载中那些可能影响他的奇迹般的事件。那么,对于道宣的宗教体验或者说他的宗教性,我们可以探讨些什么呢?在他生命的后期,道宣有许多神奇的体验。本篇博士论文旨在研究这些体验对道宣的影响。这些体验如何影响道宣的观点,尤其是对典籍真伪的观点?中古中国的文化语境如何影响道宣的观点和著述?本篇论文通过对道宣的《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以及其他相关文本的详细分析回答了这些问题。 他目前已经完成博士论文的两章。首先是整个博论的导言;其次是全博论的倒数第二章,它研究道宣与宗教物件的关系。 |
黄国俊(润秀法师)
|
博士奖学金2019–2022旭日-左冠明 奖学金2021–2022 |
润秀法师是旭日-左冠明奖学金的首位得主。该奖学金旨在纪念故左冠明博士。左教授是一位广受尊敬的学者,也是自2017年旭日网络创立以来的参与者,直到其于2020年离世。
润秀法师今年在牛津大学攻读东方研究博士学位的第三年。在来牛津读博士之前,他于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于香港大学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获得佛教研究硕士学位,于牛津大学获得佛教研究哲学硕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为《早期〈波若经〉评注传统:〈大智度论〉注释特点之研究》。这一研究将《大智度论》视为《大般若经》的评着,并关注于其评注特点和方法,同时运用宏观(目标为描绘《大智度论》这一注解项目的整体图景)和微观两种路径(目标为基于三个案例,分析这一项目的具体细节)。这一研究亦将《大智度论》定位在更广大的印度大乘经典评注传统之中。 |
Jacob FISHER |
博士奖学金2021–2022 | Jacob曾在意大利宗喀巴大师学院完成了佛经和密宗佛教研究硕士课程,这是一项基于西藏格西学位的为期七年的全日制传统学习课程。在完成该课程后,应喇嘛梭巴仁波切的要求,他又用了五年时间在法国那烂陀寺为僧侣教授该课程。之后,他于牛津大学东方研究(藏文)专业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完成了硕士学位,并且获得了耶喜康卓最佳东方研究硕士和哲学硕士藏学研究论文奖。Jacob目前正在牛津大学继续攻读东方学(印度–西藏)博士学位的博士二年级课程。
在他的第一年博士研究过程中,他一直在系统地研读巴利文经典(翻译中)、梵文文本,以及藏文、中文(翻译中)和日语(翻译中)的文献。基于这项研究,他制作了一个图表和详细的目录用于展示如何使用示例(他的论文的主要主题)和它可以被解释为属于什么样的哲学体系,以及相关的语言学信息。根据他所找到的文献,他目前正在撰写用于博士研究生初期考核的论文章节,该章节将在2022年秋季学期结束时完成。 在第一年,他还参加了初级梵文课程以提高他查阅梵文资料的能力。除此之外了在Wadham学院出任相关领域的副院长,Jacob也参加了在牛津和布拉格举行的佛教研究会议。他还在六月份的剑桥东亚研究研究生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并担任了牛津每周西藏研究研讨会的组织者。 雅各布的博士课题专注于印度和藏传佛教对相对主义和主体间性这一核心哲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该课题特别关注印度经典文学及其西藏注疏如何在支持传统世俗知识的重要性的同时,通过将虚幻的本质归于所有存在来削弱它并以此来解决这些问题。 印度、中国和西藏认识论者用来说明相对主义和主体间性问题的一个经典佛教例子是对一条河流的世界范围的感知。视其所属的境界而定,或为饿鬼之血,为人之水,或为神之甘露。这个至少三方相互矛盾的经典佛教例子强调了相对主义的悖论,并为这个现实世界的问题引出了基于新颖的哲学和认识论的解决方案。 在此之前未曾有过一项仅针对这个泛佛教例子的研究,但他希望日后针对此课题的研究能阐明这个例子在历史和概念上的发展,剖析印度和中国主要注疏评论家对它的不同解释,以及四个藏传佛教传统的角度解读这个示例。特别是针对印度和西藏的禅修者如何利用这个例子来教授禅修训练的重要方面,以及究竟是什么构成了关于根本的有效认知。 |
李青鸟 |
博士奖学金2019–2022 |
李青鸟的博士研究课题为《礼敬七佛:印度佛教中的七佛信仰与巴利语《大本经》的历史传承及其梵汉语平行文本的比对研究》。李青鸟的博士研究课题为《礼敬七佛:印度佛教中的七佛信仰与巴利语《大本经》的历史传承及其梵汉语平行文本的比对研究》。 这项课题的核心是用语文学的方法来比对研究巴利语《大本经》与来自中亚的梵文《大本经》写本,以及它们在汉译《阿含经》中的平行文本之间的相异之处。由于研究涉及MAP/MAV 的多种版本,因此对所有可利用文本进行细节化比较语文学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关于七佛的文本传统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文本之间的互文性。 在比较不同平行文本的同时,李青鸟将对梵文《大本经》的写本进行彻底的研究,并着重分析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她还计画将巴利语《大本经》、梵文《大本经》 以及汉译《大本经》翻译为英文。此外,这项研究也将触及印度、东南亚和东亚佛教地区有关七佛信仰的考古发现。 |
普林斯顿大学
翁程声 |
硕士奖学金2020–2022 | 翁程声于2020年加入本项目的亚洲宗教子领域。她的研究兴趣以中国中世佛教中的残疾、身体、医疗和康复为中心。她对佛教图像的戒谕特点,以及在梦境中图像与修行者之间的互动抱有浓厚兴趣。她也对宗教和科幻作品之间的对话具有兴趣。在就读普林斯顿之前,翁程声于乔治城大学获得比较文学学士学位,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东亚语言与文化硕士学位。 |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Shani GOLDFRAD |
硕士奖学金2022 | Shani Goldfrad 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印度—印尼专业的硕士生。她对探索南亚宗教中的语言和声音概念感兴趣,尤其是在表演的背景下。她目前的研究重点是早期佛教思想中的语言、身体和表演。在她的硕士论文中,她关注南印度古典音乐中围绕语言和声音的深奥信仰的表达。此外,Shani Goldfrad 是一位小提琴演奏者,她可以演奏各种传统音乐。她试图让她的音乐演奏与她在研究中所追求的思想和理论融会贯通。 |
谈颖娴 |
博士獎學金 2021–2022 | 谈颖娴目前是一名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HUJI)亚洲研究系的在读博士生。她的第一篇硕士论文(HKU,2016)讨论被称为中国合和禅与日本纯禅之间的教义差异。她的第二篇硕士论文(HUJI,2019)重新评估了北周灭佛背后的经济原因。她现在研究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的中国政权与佛教的关系。她的博士论文从双重角度探索这个主题:一方面是世俗政权对佛教的宗教政策,另一方面是佛教的回应。通过参与2019年和2020年拔地入云的学习项目以及撰写旭日2021年“从祇洹林到耶路撒冷”研讨会纪要,她拓宽了研究视野。2021年12月中旬,她举办了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首次当代中国佛教摄影展。她的摄影展名为“古寺山僧”,将特别展出作为历史遗迹的国家大寺与散落于乡村的小寺庙,从二者的共存来展现中国佛教的多样性。请参阅第117页影展摘要。请参阅附录2.2.4a和2.2.4b“从祇洹林到耶路撒冷”报告。 |
哈佛大学
硕士奖学金 2023-2025 | Vic Grant是耶鲁大学的二年级硕士生,正在攻读东亚研究学位。他们在北亚利桑那大学本科学习期间自发地参加了一门汉语课程,从而对东亚研究产生了兴趣。他们获得了比较文化研究学士学位,重点是东亚研究和宗教比较研究,并辅修了中文。他们的主要研究兴趣在于中国佛教,特别是唐代陀罗尼经典的传播和使用。他们的其他兴趣包括深奥的实践、文本翻译和神秘学研究。 | |
硕士奖学金 2023-2025 | Yeonwoo Joh 是一名硕士生,在耶鲁神学院攻读亚洲宗教宗教文学硕士学位。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首尔国立大学,获得美学和宗教研究学士学位,目前正在继续学习东亚佛教,重点是现代韩国佛教。长期以来,她一直对宗教的社会层面着迷,并希望更好地了解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尤其是在东亚背景下。她的研究兴趣包括宗教与现代性、佛教物质性、佛教传统的性别动态以及东亚的宗教信仰 | |
硕士奖学金 2024-2026 | Kira Johansen来自科罗拉多州的柯林斯堡(Fort Collins),目前是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东亚研究专业的硕士生,主修中国佛教。 2023 年8 月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获得国际事务学士学位后,Kira Johansen 一直在台湾成功大学攻读普通话,并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From the Ground Up: Buddhism and East Asian Religions 专案合作,参与了有关泰国佛教侨民的各种专案。 Kira 对佛学研究领域日益增长的跨学科性感到非常活跃,并希望继续努力研究数位人文学科,她在本科研究和撰写关于佛教尼姑的论文时参与了数位人文学科。除了研究这些佛教尼姑,特别是通过用统计镜头研究 The Biographies of Nuns 比丘尼传之外,Kira 正在寻求将这些过去的兴趣与中国佛教和东南亚交叉领域的新兴趣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