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主頁
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電子期刊 第七卷‧第二期目錄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第七卷‧第二期(2024):85–120;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410_7(2).0005
(本文屬於專刊《「佛教文本研究」與「佛教圖像研究」》)
萬方有罪,矚望朕躬:新譯《仁王經》對中唐災異天譴論的化解
楊增(YANG Zeng)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摘要(Abstract):中唐肅代兩朝在平定安史之亂及其次生危機的同時,試圖建立新的軍政秩序以防止出現另一反叛軍事勢力,然而這一努力並不十分成功,導致節鎮林立而屢有驕悍跋扈甚至武力叛唐的事件。此類困境往往刺激災異占解以聲天譴,而君王衹能被動應對,修德修政下詔罪己。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不免有掃權威,亦能授人以柄,奪其天命。於此相對,新譯《仁王經》卻提供了佛教共業論的王權和災異論,站在了擁護統治者的一邊。破國乃全民共業所致,救國亦須共業,而調控之樞機必在國主。君王從本土災異論中的眾矢之的,翻爲必須擁護和仰賴的救世主。《仁王經》再譯目的之一就是向人主兜售這一更安全的政治學說,並籍由大型講誦法會,以其喧聲擾彼災異天譴之主旋律,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中土災異天譴論的負面威力,爲帝王防範軍政危機的方針提供輿論工具。《仁王經》的再譯聲張中唐艱難之際佛教徒的政治立場,爲安史之亂之後佛教復興打開局面。
關鍵詞(Keywords):《仁王經》、災異天譴論、佛教護國思想、中唐危機、唐肅宗、唐代宗、不空三藏
關於作者:楊增,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現為亞洲研究系附屬研究員,研究領域為中世紀東亞宗教文化。發表文章有 “Miracles and military merit: the state’s sponsor to Bukong’s 不空 Buddhist enterprise,” “On Several Biographical Data of Ch’oe Ch’iwŏn 崔致遠(855-908+)”, “Sinner to Saviour: The ‘New Translation’ of Renwang Jing 仁王經 and Mid- Tang Throne’s Redemption”. 參與學術翻譯多年,出版譯作多部。目前研討課題為天寶題材小說中的宗教神異與歷史記憶,以及後不空時代密教之泛化與兩部之合傳。
本文是依據《知識共享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發行的開源論文。依照此協議,在適當引用原始出處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過任何媒介作無限制的使用、發行與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