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主页
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电子期刊 第七卷‧第二期目录
《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第七卷‧第二期(2024):85–120;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410_7(2).0005
(本文属于专刊《「佛教文本研究」与「佛教图像研究」》)
万方有罪,瞩望朕躬:新译《仁王经》对中唐灾异天谴论的化解
杨增(YANG Zeng)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摘要(Abstract):中唐肃代两朝在平定安史之乱及其次生危机的同时,试图建立新的军政秩序以防止出现另一反叛军事势力,然而这一努力并不十分成功,导致节镇林立而屡有骄悍跋扈甚至武力叛唐的事件。此类困境往往刺激灾异占解以声天谴,而君王衹能被动应对,修德修政下诏罪己。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不免有扫权威,亦能授人以柄,夺其天命。于此相对,新译《仁王经》却提供了佛教共业论的王权和灾异论,站在了拥护统治者的一边。破国乃全民共业所致,救国亦须共业,而调控之枢机必在国主。君王从本土灾异论中的众矢之的,翻为必须拥护和仰赖的救世主。《仁王经》再译目的之一就是向人主兜售这一更安全的政治学说,并籍由大型讲诵法会,以其喧声扰彼灾异天谴之主旋律,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中土灾异天谴论的负面威力,为帝王防范军政危机的方针提供舆论工具。《仁王经》的再译声张中唐艰难之际佛教徒的政治立场,为安史之乱之后佛教复兴打开局面。
关键词(Keywords):《仁王经》、灾异天谴论、佛教护国思想、中唐危机、唐肃宗、唐代宗、不空三藏
关于作者:杨增,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现为亚洲研究系附属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世纪东亚宗教文化。发表文章有 “Miracles and military merit: the state’s sponsor to Bukong’s 不空 Buddhist enterprise,” “On Several Biographical Data of Ch’oe Ch’iwŏn 崔致远(855-908+)”, “Sinner to Saviour: The ‘New Translation’ of Renwang Jing 仁王经 and Mid- Tang Throne’s Redemption”. 参与学术翻译多年,出版译作多部。目前研讨课题为天宝题材小说中的宗教神异与历史记忆,以及后不空时代密教之泛化与两部之合传。
本文是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发行的开源论文。依照此协议,在适当引用原始出处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过任何媒介作无限制的使用、发行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