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妙法蓮華經》中的故事作為文學佛教實踐進行重新詮釋——尤其關注與佛塔有關的問題

《妙法蓮華經》圖版。大都會美術館,由 Wikimedia Commons.

 

講師: 阿部隆一(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教授)

日時: 2024年12月2日 15:00-16:30

地點: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3樓第1會議室

 

摘要: 衆所周知,《妙法蓮華經》文本缺乏教義內容,相反卻具有豐富的文學表現力。 《法華經》全文幾乎都是用各種情節寫成的,如先天故事、佈施故事、神啓故事、隱喻故事等,這些情節的意向(線索)連接在一起,形成貫穿《法華經》全文的大敘事湧動和流動。 在《妙法蓮華經》中,“戲中戲”等文學手法貫穿全文,鼓勵讀者參與故事。 在東亞傳統的漢文註釋學(尤其是克本詮釋學)中,教義論述比文學表達更爲重要。 從這個角度來看,佛經文本的每一章都被視爲一個獨立的實體,章中的每一節又根據特定的教義概念被細分爲若干片段,從而掩蓋了敘事和文學手段的大流程。 本講座打破傳統的東亞註釋,探討《妙法蓮華經》的大敘事是如何結構的,以及《妙法蓮華經》鼓勵讀者如何處理它。 爲此,它將第 10 章和第 11 章作爲單一連續敘事的發展過程來解讀,這兩章與佛塔崇拜有着深刻的聯繫,而佛塔崇拜在《法華經》形成時在印度正處於鼎盛時期。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