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the 2019 Oxford Intensive Program page.
旭日國際佛學網絡牛津暑期密集型菁英班全程回顧
孫海科
Via 拔地入雲 WeChat Sep 2, 2019
牛津菁英班海報(智譽法師製作)
2019年8月11日至30日,旭日國際佛學網絡暑期密集型菁英班於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St Anne’s College)圓滿舉辦。菁英班項目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拔地入雲:佛教與東亞宗教”(FROGBEAR)研究計劃統籌,依托旭日國際佛學網絡(https://glorisunglobalnetwork.org)支持,自2018年始每年暑期由旭日佛學網絡合作院校(包括北京大學、香港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學、漢堡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輪流舉辦。菁英班面向全球募選青年學子,旨在為從事佛學相關研究的青年構建一個不同文化視野與多學科交流的平台,致力於培養從事佛學研究的卓越人才。
牛津菁英班視頻(智譽法師製作)
- 八方來集,問道牛津
8月11日傍晚,亞洲、歐洲、北美二十八所院校的五十餘名學員(包括十位學問僧尼)自遠方而來,同秉求學問道之心,共聚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本次菁英班正式開幕。學員們即將參與為期三週的融密集授課、學術講座、會議研討、青年論壇、參訪考察為一體的佛學研究菁英培訓班。開幕式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陳金華教授、英國劍橋大學Imre Galambos(高奕睿)教授分別致辭,感謝旭日慈善基金會與其創始人楊釗先生的慷慨支持與北京大學湛如教授的精心指導,激勵學員們把握機會,潛心學習,奮勇向前。
(開幕式的詳細報導,參看旭日國際佛學網絡暑期密集型佛學菁英培訓班於牛津大學開幕)
牛津菁英班師生開幕式合影(李程鵬拍攝)
- 名師絡繹,授業解惑
專題授課與學術講座是菁英班學習的核心內容。 8月11日至19日、22日至28日期間,學員們分別聆聽了陳金華教授講授的《從“武周帝國”(655-705)到“安史之亂”(755-763)的百年絢爛與哀婉:佛教與一個新興文明型態的興起與崩解》、Imre Galambos(高奕睿)教授講授的《中古敦煌的寫本與在家功德主》、德國波鴻魯爾大學Carmen Meinert(梅開夢)教授講授的《黑水城漢書所見藏傳密教在西夏帝國的傳播》、英國牛津大學Stefano Zacchetti(左冠明)教授講授的《<大智度論>與印中大乘釋論的形成》、德國萊比錫大學Monica Zin (秦莫逆)教授講授的《藝術中的佛教敘述:從印度到中亞》幾項密集型專題課程;同時聽取了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George Keyworth(紀強)教授主講的《中古中國的陀羅尼石柱與遼代朝陽三塔》、新加坡佛學院紀贇教授主講的《佛教史研究中的新材料與新視角》、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Roder ick Whitfield(韋陀)教授主講的《北齊雕刻散論》三場專題講座。
本次授課及講座涉及範圍廣泛,涵蓋歷史、文獻、思想、藝術、金石、研究方法等領域,均是各主講人多年研究經驗的精粹,又足以體現其獨特的研究方法,可謂魚漁兼授、相得益彰。各位學員們在既有專業學習的基礎上,也得以擴展視野,打開學科壁壘向外看,鞏固和深化已知、理解和消化新知、思考和探索未知,三車同驅,暢遊學途。
- 青年舞台,頭角初露
8月18日至19日,菁英班青年學者論壇圓滿舉辦。論壇旨在為來自四方、雲集於此的青年學者提供一個跨國界、跨學科的增進了解、交流互通的平台、展示與分享個人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建立學誼與構建學術共同體的平台。本次論壇共收到學員提交的論文15篇,分別就其專攻的領域、關注的話題進行了細緻深入的探討。南京大學童嶺教授、北京大學王珺博士後、新加坡佛學院紀贇教授、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GeorgeKeyworth(紀強)教授受邀擔任評議人。各位發表人不僅得到了評議老師的頗具建設意義的升華性點撥,而且在問答中使其對論文話題點思考更加深入,視野極大擴展。各位聽眾也就其所關注的問題積極發問,消解自己疑問的同時,也觸發發表人對前所未及的問題的注目。發表人、評議人、聽眾,各抒己見,各呈己問,激揚往復,啟發新知,各有獲益,可言匪淺。
(牛津菁英班青年學者論壇的詳細報導,參看旭日國際佛學網絡牛津暑期密集型菁英班青年論壇圓滿舉辦)
- 閱碑讀銘,以石為媒
8月20日至21日,“中亞和東亞地區的佛教金石雕造、保存和研讀”研討會在聖安妮學院召開。本次研討會上,來自東亞、歐洲及北美等地擁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相聚於此,從宗教學、語言學、考古學、歷史學等諸多角度發表其對不同佛教石刻材料的研讀和理解,深入探討了作為承載佛教經典的重要媒介的石刻材料在東亞的跨地區、跨民族、跨文化的雕造、使用和保存情況,以及其在佛教流布和嬗變中所發揮的作用。討論內容涵蓋了不同文化傳統、不同時期以及不同地區的石刻材料,此外,還就佛教研究與石刻材料研究的新方向進行了介紹和交流。本次會議也是佛學菁英班的一個組成部分,學員們全程聆聽了學者們的發表,並積極參與提問和討論環節,與國際上東亞佛教研究相關領域的領軍人物展開了密切的學術交流。
(牛津菁英班的佛教石刻資料國際研討會的相關報導,參看研討|中亞和東亞地區的佛教金石雕造、保存和研讀)
牛津菁英班佛教石刻資料國際研討會參會學者與菁英班學員合影(李程鵬拍攝)
- 觀瞻參訪,體味底蘊
緊張學習之餘,主辦方還組織學員們參訪牛津地區的大學院校、圖書館、博物館、宗教文化古跡,以期通過近距離接觸、實地考察的方式,提高對世界文化與宗教的鑒賞與感悟能力。 8月16日,學員們參訪了成立於1263年的貝利奧爾學院(Balliol College),以人文學科見長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產生了16位英國首相的基督教會學院( Christ Church College),此外還參觀了英國第二大圖書館——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世界上成立最早、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的大學博物館——阿什莫爾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動輒數百年的歷史積澱、濃鬱深厚的文化底蘊、完整善美的文化傳承,深深地打動了每個人的內心。 8月17日、29日,學員們小組行動,或是到大不列顛圖書館親手撫摸滿載歲月與歷史的唐代敦煌寫卷;或是撐起長篙,在泰晤士河的柔波里劃開一行蕩漾;或是到巴斯(Bath)小城領略古羅馬時代的遺跡。求知者,不僅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
牛津菁英班學員參訪合影
- 一期一會,常存感恩
8月28日傍晚,隨著最後一場學術講座的結束,本屆佛學菁英班即將迎來閉幕的時刻。三週的共同學習、生活,使得每一位學員感觸良多。 Stefano Zacchetti、Carmen Meinert、Monica Zin、Roderick Whitfield四位教授先後致辭,表達對項目的讚許,對學員的肯定,寄託對未來的祝福。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研究生Phra Kiattisak Ponampon(釋智譽)、台灣法鼓文理學院碩士研究生釋顯照、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Michael Cavayero(柯偉業)、瑞士蘇黎世大學博士研究生Samira Müller(蘇寧)、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博士研究生李瀾,以及北京大學博士後王珺作為學員代表分別致辭,表達對項目主辦方精心籌劃安排的感恩、對各位主講老師傳道授業的感謝、對學員們共同生活學習的珍視,最為珍貴的還是此間滿滿的收穫,最為無價,當得起不虛此行。
牛津菁英班師生結業典禮合影(李程鵬拍攝)
聚是一團火,八方而來的學員們為一共同因緣——求學問道而相聚於此,集結成一團熊熊火焰,點燃了每一位青年思考與前行的火種;散是漫天星,此後大家即將分赴來處,攜帶著此處所得所獲,化作漫天燦星,在各自的領域點亮一片天空。相聚有期,本屆菁英班已經圓滿閉幕;未來可期,期待來年新的相聚。
牛津菁英班視頻全程回顧(智譽法師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