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nternational & Intensive Program on Buddhism at Oxford: Program Full Review Report

Return to the 2019 Oxford Intensive Program page.

 

​旭日国际佛学网络牛津暑期密集型菁英班全程回顾

孙海科
Via 拔地入云 WeChat Sep 2, 2019

 


牛津菁英班海报(智誉法师制作)

2019年8月11日至30日,旭日国际佛学网络暑期密集型菁英班于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St Anne’s College)圆满举办。菁英班项目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拔地入云:佛教与东亚宗教”(FROGBEAR)研究计划统筹,依托旭日国际佛学网络(https://glorisunglobalnetwork.org)支持,自2018年始每年暑期由旭日佛学网络合作院校(包括北京大学、香港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汉堡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轮流举办。菁英班面向全球募选青年学子,旨在为从事佛学相关研究的青年构建一个不同文化视野与多学科交流的平台,致力于培养从事佛学研究的卓越人才。


牛津菁英班视频(智誉法师制作)

  • 八方来集,问道牛津

8月11日傍晚,亚洲、欧洲、北美二十八所院校的五十余名学员(包括十位学问僧尼)自远方而来,同秉求学问道之心,共聚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本次菁英班正式开幕。学员们即将参与为期三周的融密集授课、学术讲座、会议研讨、青年论坛、​​参访考察为一体的佛学研究菁英培训班。开幕式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陈金华教授、英国剑桥大学Imre Galambos(高奕睿)教授分别致辞,感谢旭日慈善基金会与其创始人杨钊先生的慷慨支持与北京大学湛如教授的精心指导,激励学员们把握机会,潜心学习,奋勇向前。

(开幕式的详细报导,参看旭日国际佛学网络暑期密集型佛学菁英培训班于牛津大学开幕

牛津菁英班师生开幕式合影(李程鹏拍摄)

  • 名师络绎,授业解惑

专题授课与学术讲座是菁英班学习的核心内容。 8月11日至19日、22日至28日期间,学员们分别聆听了陈金华教授讲授的《从“武周帝国”(655-705)到“安史之乱”(755-763)的百年绚烂与哀婉:佛教与一个新兴文明型态的兴起与崩解》、Imre Galambos(高奕睿)教授讲授的《中古敦煌的写本与在家功德主》、德国波鸿鲁尔大学Carmen Meinert(梅开梦)教授讲授的《黑水城汉书所见藏传密教在西夏帝国的传播》、英国牛津大学Stefano Zacchetti(左冠明)教授讲授的《<大智度论>与印中大乘释论的形成》、德国莱比锡大学Monica Zin (秦莫逆)教授讲授的《艺术中的佛教叙述:从印度到中亚》几项密集型专题课程;同时听取了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George Keyworth(纪强)教授主讲的《中古中国的陀罗尼石柱与辽代朝阳三塔》、新加坡佛学院纪赟教授主讲的《佛教史研究中的新材料与新视角》、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Rode r ick Whitfield(韦陀)教授主讲的《北齐雕刻散论》三场专题讲座。

本次授课及讲座涉及范围广泛,涵盖历史、文献、思想、艺术、金石、研究方法等领域,均是各主讲人多年研究经验的精粹,又足以体现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可谓鱼渔兼授、相得益彰。各位学员们在既有专业学习的基础上,也得以扩展视野,打开学科壁垒向外看,巩固和深化已知、理解和消化新知、思考和探索未知,三车同驱,畅游学途。

  • 青年舞台,头角初露

8月18日至19日,菁英班青年学者论坛圆满举办。论坛旨在为来自四方、云集于此的青年学者提供一个跨国界、跨学科的增进了解、交流互通的平台、展示与分享个人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建立学谊与构建学术共同体的平台。本次论坛共收到学员提交的论文15篇,分别就其专攻的领域、关注的话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南京大学童岭教授、北京大学王珺博士后、新加坡佛学院纪赟教授、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GeorgeKeyworth(纪强)教授受邀担任评议人。各位发表人不仅得到了评议老师的颇具建设意义的升华性点拨,而且在问答中使其对论文话题点思考更加深入,视野极大扩展。各位听众也就其所关注的问题积极发问,消解自己疑问的同时,也触发发表人对前所未及的问题的注目。发表人、评议人、听众,各抒己见,各呈己问,激扬往复,启发新知,各有获益,可言匪浅。

(牛津菁英班青年学者论坛的详细报导,参看旭日国际佛学网络牛津暑期密集型菁英班青年论坛圆满举办

  • 阅碑读铭,以石为媒

8月20日至21日,“中亚和东亚地区的佛教金石雕造、保存和研读”研讨会在圣安妮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上,来自东亚、欧洲及北美等地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相聚于此,从宗教学、语言学、考古学、历史学等诸多角度发表其对不同佛教石刻材料的研读和理解,深入探讨了作为承载佛教经典的重要媒介的石刻材料在东亚的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雕造、使用和保存情况,以及其在佛教流布和嬗变中所发挥的作用。讨论内容涵盖了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地区的石刻材料,此外,还就佛教研究与石刻材料研究的新方向进行了介绍和交流。本次会议也是佛学菁英班的一个组成部分,学员们全程聆听了学者们的发表,并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环节,与国际上东亚佛教研究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展开了密切的学术交流。

(牛津菁英班的佛教石刻资料国际研讨会的相关报导,参看研讨|中亚和东亚地区的佛教金石雕造、保存和研读

牛津菁英班佛教石刻资料国际研讨会参会学者与菁英班学员合影(李程鹏拍摄)

  • 观瞻参访,体味底蕴

紧张学习之余,主办方还组织学员们参访牛津地区的大学院校、图书馆、博物馆、宗教文化古迹,以期通过近距离接触、实地考察的方式,提高对世界文化与宗教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8月16日,学员们参访了成立于1263年的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以人文学科见长的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产生了16位英国首相的基督教会学院( Christ Church College),此外还参观了英国第二大图书馆——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世界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大学博物馆——阿什莫尔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动辄数百年的历史积淀、浓郁深厚的文化底蕴、完整善美的文化传承,深深地打动了每个人的内心。 8月17日、29日,学员们小组行动,或是到大不列颠图书馆亲手抚摸满载岁月与历史的唐代敦煌写卷;或是撑起长篙,在泰晤士河的柔波里划开一行荡漾;或是到巴斯(bath)小城领略古罗马时代的遗迹。求知者,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牛津菁英班学员参访合影

  • 一期一会,常存感恩

8月28日傍晚,随着最后一场学术讲座的结束,本届佛学菁英班即将迎来闭幕的时刻。三周的共同学习、生活,使得每一位学员感触良多。 Stefano Zacchetti、Carmen Meinert、Monica Zin、Roderick Whitfield四位教授先后致辞,表达对项目的赞许,对学员的肯定,寄托对未来的祝福。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研究生Phra Kiattisak Ponampon(释智誉)、台湾法鼓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释显照、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Michael Cavayero(柯伟业)、瑞士苏黎世大学博士研究生Samira Müller(苏宁)、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澜,以及北京大学博士后王珺作为学员代表分别致辞,表达对项目主办方精心筹划安排的感恩、对各位主讲老师传道授业的感谢、对学员们共同生活学习的珍视,最为珍贵的还是此间满满的收获,最为无价,当得起不虚此行。

牛津菁英班师生结业典礼合影(李程鹏拍摄)

聚是一团火,八方而来的学员们为一共同因缘——求学问道而相聚于此,集结成一团熊熊火焰,点燃了每一位青年思考与前行的火种;散是漫天星,此后大家即将分赴来处,携带着此处所得所获,化作漫天灿星,在各自的领域点亮一片天空。相聚有期,本届菁英班已经圆满闭幕;未来可期,期待来年新的相聚。


牛津菁英班视频全程回顾(智誉法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