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

August 13, 2019

An International & Intensive Program on Buddhism at Oxford: Opening Ceremony Report

Return to the 2019 Oxford Intensive Program page.   旭日國際佛學網絡暑期密集型佛學菁英培訓班於牛津大學開幕 翟一輪、李瀾。攝影李程鵬。 Via 拔地入雲 WeChat August 12, 2019   2019年8月11日傍晚,旭日國際佛學網絡暑期密集型佛學菁英培訓班於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正式開幕。是日牛津市惠風和暢,細雨連綿,五十餘名來自全球各地的學生學者相聚一堂,共同參與集授課、講座、學術研討會、青年學者論壇、宗教名勝參訪為一體的佛學菁英班。該項目倚靠旭日国际佛學網絡(Glorisun Global Network)的師資支持,從去年開始每年夏天在旭日網絡大學(包括北京大學、香港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學、漢堡大學、劍橋大學與牛津大學)(https://glorisunglobalnetwork.org)輪流舉辦,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拔地入雲:佛教與東亞宗教”(FROGBEAR)研究計劃(https://www.frogbear.org)統籌、旨在促進佛學研究在全球範圍內多面向、多層次的創新合作,育成具有國際視野與跨學科研究能力的開拓性高級人才。 牛津菁英班合影 晚宴伊始,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陈金華教授首先致詞,他對研修班贊助方旭日國際佛學網絡(特別是旭日慈善基金會創始人楊釗先生、旭日佛學網絡的領導者北京大學佛教典籍與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湛如教授),以及即將交流授課的諸位教授表達了感激之情,同時歡迎各位學子從東亞及世界各地不遠萬里前來,並激勵學員們把握學習交流機會,奮勇向前。之後,劍橋大學高奕睿(Imre Galambos)教授致詞,他回顧自己在往期研修班授課的經歷,鼓勵學員們潛心研究,再創新高。緊接著,學員依次用英文進行了自我介紹。此次研修班學員男女參半,歷經層層選拔,由全球二十八所著名高校佛教及東亞文化領域的學生學者組成,其中博士生及年輕學者占三分之二(其中包括來自香港的五位研究生),可謂群英薈萃,鳳毛麟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學員中多達十位的出家僧尼,他們同時活躍在宗教界與學術界,學跨內外,聖俗同修,為研修班的多元文化背景增辉添色。 陳金華教授致辭 高奕睿(Imre Galambos)教授致詞 本次研修班為期三周,分兩階段進行。8月11日至19日的第一階段, […]
August 26, 2019

An International & Intensive Program on Buddhism at Oxford: Young Scholars’ Forum Report

Return to the 2019 Oxford Intensive Program page.   旭日國際佛學網絡牛津暑期密集型菁英班青年論壇圓滿舉辦(2019年8月18-19日) 李志鴻、李程鵬、孫海科、翟一輪。統稿孫海科,攝影劉益民。 Via 拔地入雲 WeChat August 25, 2019   2019年8月18-19日,旭日國際佛學網絡暑期密集型菁英班青年學者論壇於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圓滿舉辦。論壇共收到學員提交的論文15篇,分別就其專攻的領域、關注的話題進行了細緻深入的探討。論壇共分為四場進行,圍繞“佛教與社會”、“文本研究”、“義理研究”幾個議題而展開。南京大學童嶺教授、北京大學王珺博士後、新加坡佛學院紀贇教授、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George KEYWORTH(紀強) 教授受邀分別擔任四場發表的評議人。   第一場:佛教與社會 佛教與政治政權、國家民族、統治治理的關係與互動,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一直以來是研究者重要的關注點。來自臺灣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李志鴻以《七至九世紀東亞佛教王權與寫本一切經》為題,探究七至九世紀中國唐代與日本奈良朝的官方,如何贊助與參與寫本一切經的製作,以構築佛教王權。他認為在初唐至武周統治時期,中國官方不僅贊助佛教譯經活動,皇帝也透過撰寫經序加入到佛教經典的製作過程,藉此傳達官方對於佛教的認識與政治論述,塑造讀者眼中的佛教聖王形象,以及強化官方贊助與製作佛教經典的權威性。對於唐代佛教寫經使用者而言,經卷內容也成為深刻影響與塑造讀者認識自我與外在世界的重要知識來源之一。此外,其認為在日本奈良朝,日本王權透過東亞的佛教文化與書籍交流,取得當時最新的佛教知識與經卷。自聖武天皇至稱德女帝統治期間,日本王權積極地贊助與製作寫本一切經,並在經卷末書寫願文,藉此傳達理想的佛教聖王形象。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碩士研究生Dhammasami LINKARA(林法和)發表的論文題目是《仰光大金塔:政治和國家身份之塔》,通過“宗教、社會、政治”三個視角,探討仰光大金塔如何成為緬甸國家的象徵。首先,考察了仰光大金塔相關的石刻與歷史紀錄,可以看到緬甸人佛教信仰的內涵,佛教深刻影響下形成的慈悲寬厚精神。佛教成為連結緬甸國家、塑造緬甸民眾與國家身份認同的精神力量。仰光大金塔形體巨大,裝飾華麗。而大塔的傘蓋,成為緬甸官方展示權力的重要媒介。近代,緬甸的國王或王后都會贊助製作新的傘蓋,來展示政治權威。近現代歷史發展過程中,緬甸歷經了英國殖民與現代民主的時代,但仰光大金塔重要性不減,在現代緬甸人們眼中仍舊具有政治與國家身份的象徵意義。 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傅及斯以《曹氏歸義軍時期敦煌本地抄經活動初探》為題,圍繞10世紀末曹氏歸義軍時期一組同時代抄經人,收集與之有關的配經曆、付紙曆、兌廢稿等一系列寫本材料,在整理、斷代的基礎上,考察當時敦煌本土的抄經制度。她利用多份敦煌寫本,細緻地分析寫卷上的姓名與寺名,藉此推論曹氏歸義軍時期,敦煌的寫經與校經可能如何運作。值得注意的是,她強調吐蕃佔領敦煌時期沿襲唐代寫經模式,加上吐蕃政權對佛教的尊崇,形成了非常嚴格的抄經制度,同時運用於漢文及藏文的佛經抄寫,敦煌寫卷中大量帶有“兌”字的報廢佛經,即源自吐蕃時期嚴苛的佛經抄寫、校對、報廢處理機制。 牛津大學博士研究生Landry […]
August 29,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Production, Preservation and Perusal of Buddhist Epigraphy in Central and East Asia – Report

Return to the 2019 Conference on Production, Preservation and Perusal of Buddhist Epigraphy page.   研討|中亞和東亞地區的佛教金石雕造、保存和研讀 李瀾。攝影李程鵬。 Via 拔地入雲 WeChat August 28, 2019   近百年的考古調查和發現證明,中國在六世紀中期就已開始使用石材作為傳承佛教文本的媒介,正如安陽小南海石窟的刻經題記中所說“鏤石班經,傳之不朽”,較之紙質文本的脆弱和容易修改,金石被視為長久保存佛教經典的首選載體。伴隨著佛教在中亞和東亞地區的廣泛傳播,佛教石刻材料逐漸呈現出多樣性趨勢,不再局限於佛教經典的鐫刻,大量與佛教相關的碑刻題記與墓誌也不斷湧現,成為研究當時佛教流布與社會信仰狀況的重要資料。 研討會海報 (智譽法師製作) 2019年8月20日至21日,“中亞和東亞地區的佛教金石雕造、保存和研讀”研討會在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St […]
September 2, 2019

An International & Intensive Program on Buddhism at Oxford: Program Full Review Report

Return to the 2019 Oxford Intensive Program page.   ​旭日國際佛學網絡牛津暑期密集型菁英班全程回顧 孫海科 Via 拔地入雲 WeChat Sep 2, 2019   牛津菁英班海報(智譽法師製作) 2019年8月11日至30日,旭日國際佛學網絡暑期密集型菁英班於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St Anne’s College)圓滿舉辦。菁英班項目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拔地入雲:佛教與東亞宗教”(FROGBEAR)研究計劃統籌,依托旭日國際佛學網絡(https://glorisunglobalnetwork.org)支持,自2018年始每年暑期由旭日佛學網絡合作院校(包括北京大學、香港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學、漢堡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輪流舉辦。菁英班面向全球募選青年學子,旨在為從事佛學相關研究的青年構建一個不同文化視野與多學科交流的平台,致力於培養從事佛學研究的卓越人才。 牛津菁英班視頻(智譽法師製作) 八方來集,問道牛津 8月11日傍晚,亞洲、歐洲、北美二十八所院校的五十餘名學員(包括十位學問僧尼)自遠方而來,同秉求學問道之心,共聚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本次菁英班正式開幕。學員們即將參與為期三週的融密集授課、學術講座、會議研討、青年論壇、參訪考察為一體的佛學研究菁英培訓班。開幕式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陳金華教授、英國劍橋大學Imre Galambos(高奕睿)教授分別致辭,感謝旭日慈善基金會與其創始人楊釗先生的慷慨支持與北京大學湛如教授的精心指導,激勵學員們把握機會,潛心學習,奮勇向前。 (開幕式的詳細報導,參看旭日國際佛學網絡暑期密集型佛學菁英培訓班於牛津大學開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