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主頁

點擊 此處 返回《華林國際佛學學刊》電子期刊 第五卷‧第二期目錄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第五卷‧第二期(2022):404–412;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210_5(2).0013
(本文屬於專刊《「佛教與本土社會」與「禪研究」》

PDF 全文下載

 

中古僧傳“書寫”研究的無限可能:劉學軍《張力與典範》書評

陳特(CHEN Te)
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

《高僧傳》是研治中古史、宗教史者無法繞過的大書。現代宗教史研究的開山大師陳垣先生在《中國佛教史籍概論》中對《高僧傳》之史學價值早已多有抉發。而與援庵先生治史取徑頗不相同的錢穆先生在他那篇幅有限、獨具手眼且包孕了史學大判斷的講稿《中國史學名著》中,也將《高僧傳》與《水經注》、《世說新語》共列一講,作爲六朝史學名著之代表大爲表彰。具備如此重要性的《高僧傳》自然引來了現代學者的不斷關注,集中於該書的中文博士論文就有多種。就大陸學界而言,來自馬來西亞的黃先炳先生2005年於南京大學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高僧傳〉研究》;其後,紀贇先生以博士論文爲基礎的專書《慧皎〈高僧傳〉研究》在200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 2022年,商務印書館又出版了劉學軍先生由其博士論文發展而來的專書《張力與典範——慧皎〈高僧傳〉書寫研究》(以下簡稱“本書”)。如果說黃、紀著作主要在陳垣先生的延長線上,集中於文獻,以史源學之手段窮其本末;那麼本書則大受錢穆先生之啓發,從錢先生講稿中拈出“張力”一詞,集中於“書寫”展開。

如果說黃先炳、紀贇的《高僧傳》研究處理的是“書寫”最直接的層面:文獻源流;那麼本書則通過“文本細讀”與“史料批判”,圍繞着若干個案,嘗試討論歷史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以及慧皎爲何如此作傳,此即本書所欲探究的“書寫”。大體而言,本書繼承了中古史研究的優秀傳統,通過比勘留存至今的有限的史料文獻,努力探尋史料間的罅隙,進而由罅隙作推測,由推理而彌合,從而完成二層次之“探幽”:一,某些“書寫”(也包括“不寫”)所關聯的史事究竟是怎樣的;二,慧皎面對如此人事,爲何要這般撰作?

如第一章探究《高僧傳》之編纂成書,第一節之標題爲“慧皎的‘欲說還休’”,這一節“根據極其有限材料”引發了一項“推論”:“寶唱的被擯極有可能涉及幾方力量的博弈”(頁26),也即很可能受到當時環繞在高層政治人物身邊的“權僧”的排擠。完成這一關乎寶唱的處境的推論(這屬第一層次)後,第二層次的疑問——“慧皎的‘欲說還休’”也就不難理解了:由於寶唱深陷權力之泥潭,處境窘迫,遠離都城的年輕僧人慧皎,多少也感受到了環繞着寶唱的禁忌,故而面對寶唱及其《名僧傳》,有了我們今日能夠看到的態度。在推闡上述二層次之疑問的同時,作者也對《高僧傳》初版本之“自序”的撰作時間區間作出自家推定。不難看到,在本書開篇的第一章第一節中,本書最大的特點已展露無遺,那就是在“考證”和“解釋”中雙向前進,基於一些可靠的事實(這些事實往往已被前人利用處理過)作合理的推論(也即“解釋”),而相應的推論又會構成下一步考證或解釋的基礎或助力。仍以第一章第一節爲例,作者在推出慧皎“也感受到了各種關於言說寶唱的禁忌”後,又下一注云:“由此,反過來也更加可以證明慧皎的那個帶有‘自序’的《高僧傳》版本,應該完成於寶唱遭受‘風波’的那幾年,即天監十八年到普通四年間。”(頁29)“反過來”三字,充分展示了 “考”與“論”之雙向推進。這樣一種雙向推進的論考,自然做不到“一錘定音”,而只能提出若干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設想。然而,推出一說而非證成定論,本就是中古史的常態。循環滾動的雙向推進,也是開拓相關研究的必由之路。前賢時彥以此法治政治史,大有成效。本書則循此路線,圍繞僧傳董理佛教史。不過,在政治史上卓有成效的“探幽”,是否同樣適用於僧侶與佛教史呢?

……

 

關於作者:陳特,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硏究中心、中文系講師,主要硏究方向為漢魏六朝文學、佛教與中國文學。先後在復旦大學中文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獲得學士(2010)、碩士(2013)、博士(2016)學位,曾為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硏究中心(ICSCC)博士後硏究人員(2016-2018)。

 

PDF 全文下載

 

本文是依據《知識共享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發行的開源論文。依照此協議,在適當引用原始出處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過任何媒介作無限制的使用、發行與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