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與佛教——朱子辟佛特點

宋時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張勝溫。宋,西元960-1279。國立故宮博物院。出自Wikimedia Commons。

 

時間:星期一,2021年12月6日,上午10點 – 下午12點太平洋標準時間

登記:https://ubc.zoom.us/meeting/register/u5wrdOmoqzgvGN1Ua0TqENfP-XZayG8-nG12

 

摘要:儒佛之辯自佛教傳入中國後經歷持久的討論,至唐中晚期越發激烈,進入宋代後隨著儒學興起,儒佛之辯的焦點從夷夏之辨、禮俗教化、政治經濟等現實領域深入到精微的哲理辨析。宋代成為中國歷史上儒佛之辯的一次高峰,儒門在「自立吾理」的宗旨下,將辟佛作為一項重要議題,與佛教展開一場持久的、逐步深入的論辯。宋代儒者一方面肩負儒學復興的使命,通過構建精微的形而上學和心性論重新闡發儒學精髓,為往聖繼絕學,恢復儒家道統;一方面拒斥隋唐以來在思想和禮俗上興盛的禪宗,劃清儒佛分界,確立儒家門戶。這兩個使命相互交織,使得宋代儒學的興起一直伴隨著拒斥與借鑒佛學並存的複雜關係。朱熹無論從時代、思想還是影響力上都處於宋代儒佛之辯的核心,以他為中心,可以深入理解理學與佛教的關係。

 

關於演講者:

李春穎現任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副教授,副院長。 2015年曾在哥倫比亞大學做訪問學者。她的研究方向是宋明理學、先秦儒學和莊子哲學。近年來主要研究宋明理學與禪宗的關係問題。李春穎出版了兩本書,發表了30多篇論文,2018年出版了《張九成文集校注》,2020年出版了古籍整理《張九成全集》。

訪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時間:2021年8月-202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