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主页

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电子期刊 第六卷‧第二期目录

 

《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第六卷‧第二期(2023):37–96;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310_6(2).0002
(本文属于专刊《「地方佛教」与「末法」》

PDF 全文下载

 

北朝大乘成佛图像与思想——以云冈石窟第7、8窟为中心

王友奎(WANG Youkui)
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

摘要Abstract):北朝时代(439-581),在《法华经》等大乘经典影响下,人们渴望追寻释迦成佛之路,深植善根,得佛授记,值遇、供养诸佛,并最终成就佛道。同时,弥勒上生、下生信仰也流行起来,令必须经历千万次轮回修行的漫长成佛之路转变为先生净土,再续修行。由此,北朝多数佛教石窟一方面极力雕饰天宫佛国美好景象,将弥勒菩萨及其所在的兜率天宫作为佛国净土的象征符号,另一方面,则通过释迦多宝佛、释迦佛等大乘经教主,以及授记成佛图像、供养诸佛图像、本生佛传故事图像等表达最终成佛之愿望。这种结合了净土信仰、以成佛为最终目的的图像组合,可称之为大乘成佛图像。云冈第7、8 窟主室北壁大龛内“释迦多宝佛+弥勒菩萨”与“释迦佛+弥勒佛”组合表述大乘成佛核心内涵,壁面则分层设龛表现弥勒上生信仰、弥勒下生信仰,东、西壁第一层佛龛表现释迦成道教化,第二层佛龛中出现诸多俗人形象,可以理解为借用释迦成道前后供养故事而表现的一般化供养图像,其目的是希望像提谓、波利、憍陈如等人那样值遇、供养佛陀。两窟前室本生故事图像表述以种种菩萨行深植善根,并在轮回修行菩萨行基础上得到佛陀授记。而授记成佛与千佛图像紧密联系,在得到授记后,还需值遇、供养无量诸佛方能成就佛道。

关键词(Keywords):北朝、大乘成佛、图像思想、云冈石窟、弥勒信仰

 

关于作者:王友奎,湖北枝江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研究员。从事佛教物质文化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以往主要致力于石窟造像反映的佛教信仰问题,针对云冈石窟展开系统讨论,此外,就中古中外物质文化交流若干实例进行了探索。在《敦煌研究》《艺术史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敦煌学辑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项。

 

PDF 全文下载

本文是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发行的开源论文。依照此协议,在适当引用原始出处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过任何媒介作无限制的使用、发行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