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e Crosby 寇思璧(牛津大学)
Kate Crosby于2022年加入了牛津大学并担任沼田佛教研究教授。在她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迁至牛津之前,Kate曾先后任职于爱丁堡大学、兰开斯特大学、卡迪夫大学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除了研究生和博士期间在牛津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藏文、印度宗教和佛教以外,Kate也曾就读于汉堡大学和凯拉尼亚大学。除此之外,她还师从来自浦那、瓦拉纳西和加德满都的传统教师们。她研究主要涵盖了梵文、巴利文和与近世及现代上座部佛教修行相关的巴利语地方文学,其中主要包括了近世冥想修行及其与当代冥想技巧之间的关系。她也曾在大部分上座部佛教人口较多的国家进行过实地田野考察。她的出版物包括了关于寂天(Śāntideva)所著的《入菩提行论》(Bodhicaryāvatāra)的翻译和研究(与 Andrew Skilton合着,1994年);《摩诃婆罗多:女性与夜深人静》(2009);《传统上座部佛教及其现代压制》(2013年);《上座部佛教:连续性、特性、多样性》(2014);和《深奥的上座部佛教:关于被遗忘的东南亚冥想传统的故事(2020年)。
Imre Galambos 高奕睿(剑桥大学)
在中国天津和匈牙利进行了多年的学习与研究后,高奕睿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获得了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战国时期中国文字正字法的相关研究。在博士毕业后,高奕睿入职大英图书馆,参与国际敦煌研究项目。由此开始敦煌手稿的研究以及中世纪中国的写本文化研究。在大英图书馆工作十年后,他于2012年前往剑桥任教至今。
HE Huanhuan 何欢欢 (Zhejiang University 浙江大学)
He Huanhuan 何欢欢,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梵文、佛教哲学、印度哲学。现任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美国佛教数字资源中心董事;曾任东京大学、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JSPS研究员,哈佛大学南亚学系合作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等。 2015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荣获第七届「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内外科研项目十余项,已出版著作《中观心论>及其古注<思择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胜论经》(商务印书馆)两部,发表中、英、日文章五十余篇。
LI Ling 李翎 (Sichuan University 四川大学)
Li Ling is a Professor at Sichuan University in Chengdu China. She earned her Ph.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Art History at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Beijing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essor Jin Weinuo.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art from the Han to the Tang, with a concentration on Tibetan Buddhist Art. From 2002, Li Ling worked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before moving to Sichuan University in 2018.
Robert Sharf 夏复(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夏复担任柏克莱陈廷骅杰出教授席位。他的研究重心主要为中世纪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学),并对日本佛教、佛教艺术、仪式研究以及宗教研究中的方法论相关内容也有所涉猎。除了任职于柏克莱的东亚语言与文化研究系外,他同时也是柏克莱佛学研究中心的主任。他还是几个杂志与丛书的编委,包括《国际佛学研究协会会刊》、《中国宗教研究杂志》、《日本宗教研究》、以及黑田研究院与夏威夷大学出版社联袂出版的《黑田佛学研究丛书》。
Kai SHENG 圣凱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圣凯,1972 年生。现为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哲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案“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首席专家、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佛学研究》主编。研究领域为南北朝佛教学派、儒佛道三教关系、中国佛教社会吏、近现代佛教、佛教与西方哲学比较研究等。主要著作有《中国汉传佛教礼仪》《中国佛教忏法研究》《摄论学派研究》《晋唐弥陀净土的思想与信仰》《中国佛教信仰与生活史》《南北朝地论学派思想史》,与 A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t Faith and Life 等。 《摄谕学派研究》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第五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
Yinggang Sun 孙英刚(浙江大学)
孙英刚,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本科、硕士)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硕士、博士),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Ph.D.)。先后任教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现为浙江大学长聘教授、历史学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浙江大学佛教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客座职务包括耶鲁大学东亚研究客座副教授和研究员(Visiting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Research Fellow in East Asian Studies,2015年9月—2016年3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研究员(2012年10月—12月)等、日本中央大学客座教授(2017年12月)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2014年度客员研究员等。
田海(Barend TER HAAR)(汉堡大学)
田海在汉堡大学教授中国研究,重点关注文化和宗教历史。虽然他首先是一个社会和文化历史学家,但鉴于宗教对中国传统生活的极端重要性,他迄今为止的大部分研究都涉及宗教现像。此外,他还在种族认同,暴力和恐惧以及社会组织等问题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是要证明传统文化和文化模式依然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他为能够阅读荷兰语的人写有一部关于中国的历史,题为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Empire until 1911”(荷兰语:Het Hemels Mandaat: De Geschiedenis van het Chinese Keizerrijk)(AUP: Amsterdam,2009),对中国的历史颇致匡正之力。他有关中国一个非宗教团体——“无为教”(从16世纪末至今)的研究已被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为 Practicing Scripture: A Lay Buddhist Movem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
Zhanru 湛如(北京大学)(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佛教典籍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南开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同时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研究领域包括佛教语言与佛教文献、佛教律藏、敦煌文献、印度佛教石窟寺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唐代长安与丝绸之路”及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印度古代梵文文艺学经典翻译与研究”等。主要著作包括:1.《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2.《浄法与佛塔:印度早期佛教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3.《禅苑清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4. 《西明东夏:唐代西明寺与丝绸之路》(两卷本),北京:中华书局,2022年, 5. Disciplinary Rituals in Dunhuang Buddhism, Leiden: Brill,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