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主页

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电子期刊 第六卷‧第一期目录

 

《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第六卷‧第一期(2023):279–284;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305_6(1).0010
(本文属于专刊《「佛教叙述」与「禅研究」》

PDF 全文下载

 

艾威《鱼目拣珠:欧阳竞无与学院派佛学的复兴》

俎晓敏(ZU Xiaomin)
[美] 南加州大学多恩西夫学院(Dornsife College of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纪赟(JI Yun, 新加坡佛学院 Buddhist Academy of Singapore)译

艾威(Eyal Aviv)的这本专著是英文学术界第一本专门研究现代中国法相唯识宗的著作。现代法相唯识复兴运动影响深远,故被若干学者称为20 世纪中国佛教变革具有决定意义的叙事,也是现代佛教“最引人入胜的发展”,并且是“现代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艾威的这本专著重点介绍了这场运动领军人物欧阳竟无的生平和事业,他可以说是这场运动中最杰出的、但也是最富争议的领袖。欧阳竟无不仅以其对法相唯识学1500 年传统的全新诠释吸引了至少一代中国知识份子,也引来了来自僧界领袖、佛学知识份子和理学家的激烈反对。

艾威的专著不仅丰富了日益增长的现代法相唯识研究领域,还在方法论上进行了两次及时的介入。首先,它摒弃了迄今为止主导现代佛教研究的世俗化范式(secularization paradigm)。它没有通过西方的唯心主义(idealism)、反现实主义(anti-realism)、心理学或胡塞尔现象学(Husserlian phenomenology)的视角来看待法相唯识学,艾威审慎地分析了欧阳竟无和他的对话者的自身关注点、愿望和知识背景。艾威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即“真实性”(authenticity),它不容易被归类,并跨越了政治、社会和宗教领域的界限。与世俗化范式下的常见话语相比,如将宗教纳入私人的和心理的范畴的话语,艾威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欧阳竟无是如何设计出一种“真实性” 话语,既作为个人生存问题的解决方案,又作为“新中国精神的解决方案” (第2 页)。一方面,艾威的新分析视角进一步揭示了世俗化话语的局限性,它往往忽略了现代佛教的新颖“治世技术”(socio-techniques)。另一方面,它也展示了佛教的信仰实践如何通过展望新的来世,从而正面构筑起一种同质性群体身份(a façade of homogenous group identity)(第8页)。更重要的是,通过艾威富有同情心的注视,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为什么在科学主义(scientific realism)成为主流范式的时候,一个古老的佛教传统会赢得如此多的支持。欧阳竟无的真实佛教为一个受困于战争、殖民入侵和经济崩溃的国家提供了一条精神道路。

……

 

关于作者:俎晓敏,南加州大学多恩西夫学院(Dornsife College)的宗教学助理教授。她在学术领域发表了关于瑜伽行派在近代中国兴起的文章,并在民间的线上平台上发表了关于对业力故事的讲述及其当代相关性的文章。目前,她正在撰写她的书稿《解放佛学:吕澂(1896-1989)和瑜伽行社会理论的诞生》。

 

PDF 全文下载

本文是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发行的开源论文。依照此协议,在适当引用原始出处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过任何媒介作无限制的使用、发行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