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主页

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电子期刊 第六卷‧第一期目录

 

《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第六卷‧第一期(2023):297–302
(本文属于专刊《「佛教叙述」与「禅研究」》

PDF 全文下载

 

作者与译者介绍

 

GREENE, Eric M. 葛利尹
耶鲁大学宗教学副教授。其研究方向为中世纪中国佛教,尤其是在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碰撞与融合后产生的中国化的佛教。他近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佛教禅定,包括印度禅定传统向中国传播的历史,中国特色的禅定方式的产生,以及佛教忏悔和赎罪的仪式。此外,他发表的文章还涉及早期禅宗历史、丝绸之路佛教绘画、以及现代心理学术语对西方解读佛教的影响。

KONG Yan 孔雁
本科毕业于苏州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2018年11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与宗教研究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2018年12月入职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佛教研究,并持续关注宋代曹洞宗的研究。相关论文曾发表在《世界宗教研究》《西夏学》《佛教研究》《法鼓佛学学报》等期刊,亦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宗教》转载过。目前在研的课题有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2020EZX004),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青年专案(21CZJ007)。

LI Mingjia 李铭佳
厦门大学哲学博士(2023 年),现任厦门工学院讲师。师从刘泽亮教授研究佛教哲学,曾以访问学人、客员研究员等身份于台湾大学、日本花园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及交流访问。已于《哲学评论》《中国佛学》《佛学研究》《哲学门》等书刊发表佛教学论文(含译稿)近二十篇,博士论文题目《吉藏〈金刚般若疏〉研究》。

LI Wei 李巍
2012年7月在河南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20年7月在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访问学生。 2020年7月入职河南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文学、佛经譬喻、中国文学批评史、六朝文论等。曾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图书馆培训部等单位担任外聘教师,讲授“古代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学与文化”、“中国诗歌史”等课程。在《博览群书》等期刊发表数篇论文。参加德国维藤大学第三界世界汉学大会,巴黎第二届“国际佛学菁英班”青年论坛,北京大学“十六国北朝佛教与民族”论坛等国内外会议并发表会议论文。翻译出版《佛教修行的叙述:汉传佛典的编辑与翻译研究(筱原亨一自选集)》(第一译者)以及其他汉译佛典的英译工作。

LIN Xuna 林旭娜
广东揭阳人,博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印度语言文学专业,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有佛经语言文化、梵藏汉对勘、汉藏语言学。

PEI Changchun 裴长春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曾任日本广岛大学特任助教、客座讲师、花园大学国际禅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2017年毕业于日本广岛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敦煌学、东亚佛教仪式和东亚佛教史,主持国家青年社科基金《敦煌习字杂写类文书与敦煌社会日常研究》(22CZS016)、浙江省社科基金《敦煌习字研究》(20NDQN264YB)各一项,曾在《西域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印度学佛教学研究》(日本)《禅学研究》(日本)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要代表成果论文《玄奘高昌国讲〈仁王经〉索考》《唐前期〈仁王经〉流传考——以日本佛典目录中所见中土〈仁王经〉注疏为中心》《敦煌本武后抄经规模新探》等。

ROESLER, Ulrike 邬瑞可
牛津大学西藏和喜马拉雅研究教授。研究背景:印度和西藏研究,研究兴趣:佛教从印度到青藏高原的传播过程,以及10世纪至15世纪藏传佛教形成时期的发展。学术兴趣还包括藏传佛教传记写作以及印度和西藏叙事文学。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西藏和喜马拉雅研究中心的创始主任,并于2014-2019年担任《国际佛教研究协会期刊》(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的编委。

SCHLÜTTER, Morten 莫舒特
耶鲁大学博士,爱荷华大学宗教研究系副教授。他是《禅之为禅:宋代的开悟之争与禅佛教的形成》一书的作者(夏威夷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该书聚焦于宋代(960-1279)禅佛教内部重要的组织和教义发展。他还是《解读〈六祖坛经〉》的合编者(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12年),并撰写了多篇关于中国佛教和禅宗的文章。

WANG Fang 王芳
德国萨克森科学院“丝路北道龟兹佛教壁画研究”项目组助理研究员、莱比锡大学印藏学系博士候选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佛教美术史、印度美术史、佛教叙事文献及丝绸之路宗教与物质文化。代表文章有“The Wall Painting of Siddhārtha Descending on the Elephant in Kizil Cave 110”《敦煌唐五代旷野鬼夜叉图像小议》《丝路北道的天竺风情:克孜尔110窟佛传婚礼图及其反映的梵剧元素》《龟兹壁画摩诃迦叶说真实语疗愈佛足图像考释》等;另有译著及译文若干。

XIE Yi 谢艺
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于德国弗莱堡大学学习印欧比较语言学(吠陀梵语方向)。 2020年起于德国莱比锡大学印度与中亚学系学习佛教哲学与艺术。 2023年起成为德国莱比锡大学博士候选人(佛教艺术史方向),并任莱比锡萨克森州科学与人文研究院“丝路北道龟兹佛教壁画研究”项目组成员。

YAN Shiwei 严世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佛教史和敦煌吐鲁番学。硕士期间以敦煌出土禅籍《历代法宝记》为中心研究禅宗史,目前正在进行敦煌吐鲁番出土佛典注疏的整理与研究。现在参与的科研项目有“法藏敦煌文献重新整理研究与编目”和“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献分类释录与研究”。已发表《山林与僧侣——从无相和无住的头陀行看巴蜀的佛教地理》(《唐研究》第26卷,2021年)、《禅茶源流新考——从〈历代法宝记〉谈起》(《敦煌研究》2022年第3 期) 等论文数篇。

YANAGI Mikiyasu 柳幹康
2013年于东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准教授、花园大学国际禅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中国佛教思想史。着有《一心万法:延寿学研究》(共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年)、《永明延寿と『宗鏡録』の研究:一心による中国仏教の再編》(单着,法藏馆,2015年),译有《新国訳大蔵経[中国撰述部]第6冊 [禅宗部] 1-6法眼録・無門関》(共译,大藏出版,2019年),论文有〈大慧宗杲の悟りの构造〉(《インド哲学佛教学研究》31,2023年)、〈延寿の立ち位置:時代の転換期における禅の捉えなおし〉(《中国:社会と文化》37,2022年)、〈白隠の実践体系とその背景〉(《国際禅研究》9,2022年) 等。曾获得中华佛学经典飜译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2023年)、研究奖励赏(研究分担者,日本宗教研究诸学会连合,2022年)、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赏(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2020年)、学术奖励赏(中村元东方研究所,2016年)。

YING Lei 应磊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博士兼Presidential Scholar。美国安默斯特学院亚洲语言与文明系助理教授。研究聚焦佛教与现代中国文学及思想史的关联。准备中的书稿《共业:佛教、文学与现代中国革命》批判长期宰制现代中国研究的世俗化预设,论述晚清佛学复兴如何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关键思想源头之一。中英文论文见Journal of Asian StudiesReligions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哈佛新编现代中国文学史》,《汉语言文学研究》,与《文学》等。

ZIN, Monika 莫妮卡· 茨因
莫妮卡·茨因(Monika Zin)教授是德国莱比锡萨克森科学和人文学院“丝路北道龟兹佛教壁画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她曾于克拉科夫和慕尼黑学习戏剧、文学、艺术史和印度学,并于慕尼黑教授南亚与中亚艺术达25年之久。茨因教授的博士论文主要研究特里凡得琅(Trivandrum)发现的梵文戏剧;她的博士后论文研究了阿旃陀石窟的壁画。她的研究贡献有:专著《阿旃陀——壁画纪要2:信仰与装饰性画作》,2003 年魏斯巴登出版 / Ajanta – Handbook of the Paintings 2: Devotional and Ornamental Paintings, Wiesbaden 2003; 专著《慈悲与奇迹——印度佛教中的降伏皈依及其图像》,2007 年魏斯巴登出版 / Compassion and Miracles. Difficult conversions and their iconography in Indian Buddhism, Wiesbaden 2007;专著[ 与迪特·施林洛甫( Dieter Schlingloff)合着]《轮回之轮——印度传统中的生死轮》,2007年慕尼黑出版 / Saṃsāracakra. The Wheel of Rebirth in the Indian Tradition, Munich 2007,该著作原文以德文撰写,英文翻译版于2022年出版;以及许多关于佛教叙事艺术的研究论文,维度涵盖中亚的库车到爪哇的波罗浮屠。她长期的研究兴趣之一是安德拉地区(Āndhradeśa)的古代艺术;她关于拘那伽那诃利(Kanaganahalli,今卡纳塔卡邦)窣堵坡的研究著作已于2018年在德里出版。她的著作《龟兹涅槃故事组画》/ Representations of the Parinirvāṇa Story Cycle in Kucha,作为“莱比锡龟兹研究系列”的第二卷,已于2020年出版。

ZU Xiaomin 俎晓敏
南加州大学多恩西夫学院(Dornsife College)的宗教学助理教授。她在学术领域发表了关于瑜伽行派在近代中国兴起的文章,并在民间的线上平台上发表了关于对业力故事的讲述及其当代相关性的文章。目前,她正在撰写她的书稿《解放佛学:吕澂(1896-1989)和瑜伽行社会理论的诞生》。

 

PDF 全文下载

本文是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发行的开源论文。依照此协议,在适当引用原始出处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过任何媒介作无限制的使用、发行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