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主页

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电子期刊 第五卷‧第一期目录

 

《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第五卷‧第一期(2022):279–284
(本文属于专刊《「文本与图像」与「佛教传记」》

PDF 全文下载

 

作者、译者介绍

 

CHANG Qing 常青
北京大学考古系学士与硕士、美国堪萨斯大学中国艺术史博士,主修中国石窟寺艺术。曾在龙门石窟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工作。1999年来到美国研究、学习与定居。曾在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作高级访问学者,后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作博士后研究,在北卡大学亚克兰艺术博物馆、佛罗里达州瑞格林艺术博物馆担任亚洲艺术策展人。2010年以后,在密苏里州圣路易华盛顿大学任博士后讲师、密苏里大学圣路易分校任客座教授,并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亚州艺术博物馆担任研究策展人。自2018年起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14种专著、100余篇中英文研究论文。

FAN Jingjing 范晶晶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亚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梵语文学、佛教文献等,出版专著《缘起——佛教譬喻文学的流变》、译著《印度诸神的世界——印度教图像学手册》,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GUO Lei 郭磊
韩国东国大学历史系文学博士(博士论文:《新罗五台山文殊信仰研究》)。目前就职于韩国东国大学佛教学术院,专攻韩国古代佛教史,关注中国与韩国、日本的中古佛教史交流。发表《义相的华严思想与中国佛教》《韩国密教略考》《新罗佛教的密教特质》《新罗慈藏参五台山之考辩》等有关中韩佛教关系论文多篇、出版有历史传记小说《元晓大师》《义相大师》。

HUNG Yu-han 洪昱函
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六朝文学与儒学,同时涉略明清思想史与文化史。已发表文章为〈论理雅各译释《诗经》对朱熹淫诗解之评议〉。

LIU Yi 刘屹
1972年生于北京,2000年博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专业领域为敦煌学、中古宗教史。已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国内外各种专业学术刊物、论文集上发表专题论文、研究书评、译稿等近150篇,出版专著和论文集8部。 2017年以前硏究重心在中古道教历史与文献,2017年以来转向佛教史与佛教文献硏究。

SCHOPEN Gregory 箫本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荣休杰出教授。研究主要专注于印度僧人的寺院生活。通过考察经典以外的材料,尤其是不常用的诸如印度佛教石刻,其诸多学术著作将研究领域从佛教教义中描绘的佛教,转移到了佛教徒实际生活的更现实的场景,这些生活曾经(现在仍然)与经济领域紧密交织。1985年,凭借在宗教史领域的成就获得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Grant)。2015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主要论文收集成包括《佛教僧侣与商业事务》(Buddhist Monks and Business Matters)之内的三大部,为佛学界公认的经典之作。

SHI Jiangang 石建刚
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兼职教授、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等。主要从事石窟寺考古与艺术、敦煌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陕北宋金石窟多元文化特性研究”、陕西省社科基金“陕北宋金石窟与党项/西夏佛教艺术关系研究”等各类科研项目8项。出版独着《延安宋金石窟调查与研究》,参与编著《陕西石窟内容总录·延安卷》《陕西石窟内容总录·榆林卷》《延安石窟碑刻题记》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WANG Bangwei 王邦维
北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梵文及汉文佛教文献、佛教史、中印文化关系尤其是中国求法僧法显、玄奘、义净著作等方面的研究。自1984年起在中国(包括台湾)以及德国、法国、印度、日本、瑞典、爱沙尼亚、荷兰、美国、丹麦、尼泊尔出版或发表有多种学术著作和多篇学术论文。自2009年起兼任印度那烂陀大学理事会理事。

WEI Xiaomei 未小妹
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为大足石刻研究院文博馆员,主要从事佛教美术研究和展览文案工作。发表论文有《如意轮观音造像考察——以巴蜀石窟为主》(《2014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年);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如意轮观音图像的流传、改写与误读——以巴蜀石窟造像调查为基础》(2016年);《千手观音文本与图像关系探讨(一):诸经简况及辨伪》(《大足学刊》,2020年);《千手观音文本与图像关系探讨(二):四十手法与诸天鬼神》(《大足学刊》,2021年)。

WU Wei 武微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候选人,主要致力于中古时期道教文学、宗教传记、道教女性以及佛道教关系的研究

YANG Qilin 杨奇霖
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2009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专业本科。在傅杰教授指导下完成本科论文《梁隋释氏系年考证》。2013年9月经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陈尚君先生,2019年获博士学位。主要关注中国文献与佛教史,对禅宗早期谱系书写与建构有所涉猎,后兴趣转为清代佛教史、汉藏佛教文献与交流。

YAO Qilin 姚淇琳
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原四川外语学院),现为大足石刻研究院文博馆员,主要从事大足石刻研究英文文献翻译、大足石刻宣传推广、大足石刻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发表论文主要有有《大足石刻宋代两组取经图简说》(《敦煌研究》,2015年);《大足石刻宋代两组取经图简说》(《敦煌研究》,2015年);“艺术涅槃——大足石刻展”文字翻译(大足石刻博物馆常设展览,2015年);《图像的记忆——编〈大足石刻历史图版〉札记》(《大足学刊》,2019年);《十圣观音叙说——以大足石刻为中心的考察》(《石窟寺研究》,2019年);《大足石刻全集》目录翻译(2019年);《千手观音文本与图像关系探讨(一):诸经简况及辨伪》(《大足学刊》,2020年)。

ZHANG Chongzhou 张重洲
陕西武功人。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中国史博士、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公派柏林自由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为清华大学哲学系在站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域史、佛教史。在《敦煌学辑刊》《佛学研究》《宏德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古高昌佛教与社会研究”,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4-8世纪西域佛教与民族社会关系研究”。参与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

ZHANG Yu 张煜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复旦大学中文系佛教与中国文学方向博士,南京大学宗教系东方哲学与宗教博士后,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着有《心性与诗禅:北宋文人与佛教论稿》,译有太史文《〈十王经〉与中国中世纪佛教冥界的形成》等。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学,尤着力于佛教经律论中的本生故事与中国中古叙事文学的关系。

ZHAO You 赵悠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助理教授。博士论文聚焦于维摩诘多层次的人物形象从印度语境到汉语语境的变化。除二至五世纪佛教经典的翻译和传播以外,还关注早期的印度形上学与语言思想。近期发表包括:《未转之轮:〈转法轮经〉(T109)研究》(JIABS 2020)、《早期印度哲学中时间概念的演变——从波檀闍利到伐致诃利》(《外国哲学》2018);并合译有柯嘉豪着《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2015)。

ZHENG Jiajia 郑佳佳
1986年生,安徽安庆人。202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获得博士学位。曾于2018年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短期访学。2020年8月起进入浙江财经大学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唐宋佛教史研究。发表论文有《论佛日契嵩的孝道观——以〈辅教篇·孝论〉为中心》《论契嵩禅宗谱系说对菩提达摩的考证》《唐代狂僧的教化行迹及其内涵——以〈宋高僧传〉为主的探讨》《佛教医疗、戒律与护教——论庐山慧远对佛图澄的超越》等,翻译论文《唐代的内道场》。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唐代佛教内道场制度研究” [项目批准号21CZJ009]。

本文是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发行的开源论文。依照此协议,在适当引用原始出处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过任何媒介作无限制的使用、发行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