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主页
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电子期刊 第七卷‧第二期目录
《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第七卷‧第二期(2024):1–20;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410_7(2).0001
(本文属于专刊《「佛教文本研究」与「佛教图像研究」》)
汉译《十诵律》6-13世纪的文本演变——以其《律序》为焦点
池丽梅(CHI Limei)
(日本)国際仏教学大学院大学(International College for Postgraduate Buddhist Studies)
摘要(Abstract):五世纪初问世的汉译本《十诵律》,是该律现存唯一的完整译本,也是中土译出的第一部佛教广律。它在六朝时期影响力甚著,所制定的汉译戒律术语的规范被后出翻译的几部广律继承。《十诵律》的汉译过程相当曲折,其文本很早即已分化为南北二系:北系文本 58 卷,南系文本则增至 61 卷。本论文集中讨论《十诵律》南系文本的两件珍贵手抄本,一为一卷藏于日本的敦煌写本,另一则为一卷奈良晚期的日本手抄本。通过将此两种抄本与出自宋、金、高丽等时期的三种刻本大藏经本进行细致比较,本论文追溯了《十诵律》南系文本自6 至 13 世纪的演变轨迹,并揭示了南北二系文本的内在关联。在方法论上,本论文亦为律藏的文本校勘及佛教文献研究整体提供了新的启发。
关键词(Keywords):《十诵律》、佛教文献、戒律、六朝佛教、日本古写经
关于作者:池丽梅,中国吉林省吉林市人。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日本国際仏教学大学院大学教授,专注中国中古佛教史和汉文大藏经史研究。专著《唐代天台仏教復興運動研究序説——荊渓湛然とその〈止観輔行伝弘決〉》重新检讨荆溪湛然的作品及行迹,全面展现了中唐天台复兴运动的丰富面相。曾就日本古写本《续高僧传》发表多篇论文,既考察了从写本到刻本的演变规律,又结合道宣生平揭示了文本演变所折射的社会历史环境脉动。近年研究宋元汉文大藏经史,把文献置于东亚典籍环流的历史视野中加以考察,对汉语佛教文献学的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
本文是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发行的开源论文。依照此协议,在适当引用原始出处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过任何媒介作无限制的使用、发行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