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主页

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电子期刊 第五卷‧第一期目录

 

《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第五卷‧第一期(2022):119–138;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205_5(1).0006
(本文属于专刊《「文本与图像」与「佛教传记」》

PDF 全文下载

 

僧根果德(Mūlaphalguna)与尼众:旨在批评的传记

萧本(Gregory SCHOPEN)
(美国)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摘要Abstract):《毗奈耶》(vinaya)中大部分惹麻烦的僧人要么是没有名字,要么就是六群比丘中的成员。前一类的几乎可以肯定出于文学虚构,并非真实存在的人物。第二类的也越来越显得有可能情况相同:六群中的每一个成员,看上去都像是出自文学创造,为了体现或者代表一种或另一种僧侣的过失或罪过:贪吃、贪婪、好色等。本论文还将聚焦另外一个有名字的僧人,他看上去被设计成了用来批评一些僧人们不以为然的尼众的行为。他的传纪看上去别无目的,只是为了用来表现尼众的令人不快,比如头脑顽固、过度忧虑等。这个僧人的名字叫根果德(Mūlaphalguna)。

关键词(Keywords):根果德(Mūlaphalguna)、《毗奈耶》、尼众、尼传

 

关于作者:萧本(Gregory SCHOPE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荣休杰出教授。研究主要专注于印度僧人的寺院生活。通过考察经典以外的材料,尤其是不常用的诸如印度佛教石刻,其诸多学术著作将研究领域从佛教教义中描绘的佛教,转移到了佛教徒实际生活的更现实的场景,这些生活曾经(现在仍然)与经济领域紧密交织。1985年,凭借在宗教史领域的成就获得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Grant)。2015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主要论文收集成包括《佛教僧侣与商业事务》(Buddhist Monks and Business Matters)之内的三大部,为佛学界公认的经典之作。

关于译者:张煜,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复旦大学中文系佛教与中国文学方向博士,南京大学宗教系东方哲学与宗教博士后,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着有《心性与诗禅:北宋文人与佛教论稿》,译有太史文《〈十王经〉与中国中世纪佛教冥界的形成》等。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学,尤着力于佛教经律论中的本生故事与中国中古叙事文学的关系。

 

本文是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发行的开源论文。依照此协议,在适当引用原始出处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过任何媒介作无限制的使用、发行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