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主页

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电子期刊 第五卷‧第一期目录

 

《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第五卷‧第一期(2022):234–238;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205_5(1).0010
(本文属于专刊《「文本与图像」与「佛教传记」》

PDF 全文下载

 

构建佛教中国化学术话语的力作
——圣凯教授《佛教观念史与社会史方法论》评介

张重洲(ZHANG Chongzhou)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

如何构建“佛教中国化”的学术话语?这不仅是中国佛教界学术研究亟待解决的困境,更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理论支撑。圣凯教授最近出版的《佛教观念史与社会史方法论》(宗教文化出版社,2022年10月),立足于“佛教整体” 和“中国整体”,秉持“同情之默应” 与“心性之体会”的严谨态度,依佛教观念史与社会史方法探讨佛教中国化,为构建研究佛教中国化的学术体系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陈寅恪曾提出学术的突破,必须有“新材料”的发现、“新问题”的提出、“新方法”的运用,三者结合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佛教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在历史脉络里具有高度的绵延性,史实与传统观念的形成,更是社会生活与观念互动的产物。以往的佛教研究方法中,观念史和社会史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却又是两个完全独立的领域与方法,社会史重在关注佛教的制度和方法,观念史则聚焦于佛教的思想脉络与概念变迁。面对真理信仰的主观性与学术研究的客观性要求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如何整合两个领域间的差异,进而全面认识佛教中国化,成为了《佛教观念史与社会史方法论》写作的缘起。

……

 

关于作者:张重洲,陕西武功人。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中国史博士、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公派柏林自由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为清华大学哲学系在站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域史、佛教史。在《敦煌学辑刊》《佛学研究》《宏德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古高昌佛教与社会研究”,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4-8世纪西域佛教与民族社会关系研究”。参与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

 

PDF 全文下载

 

本文是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发行的开源论文。依照此协议,在适当引用原始出处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过任何媒介作无限制的使用、发行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