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主页

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电子期刊 第五卷‧第一期目录

 

《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第五卷‧第一期(2022):239–245;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205_5(1).0011
(本文属于专刊《「文本与图像」与「佛教传记」》

PDF 全文下载

 

书评:《悬崖上的寺院——四川佛教艺术》

常青(CHANG Qing)
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

西南巴蜀地区(四川、重庆),在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有早期东汉崖墓上的佛像、东汉三国时期墓葬中出土的铜质摇钱树上的佛像,成都出土的南朝单体石造像,还有一大批石窟与摩崖造像,更是难能可贵。据近期的考古调查,全中国现存石窟与摩崖造像地点共6千左右,而四川、重庆就有2900多处,主要雕凿于唐宋时期,是研究中国佛教艺术不可或缺的资料。对四川、重庆石窟与摩崖造像的研究,中国学者早已关注,在2000年以前就已成果斐然。在21世纪初,又在调查与著录方面成绩卓著,发表了一大批调查报告与专著。

然而,在西文语境中,对于川渝石窟以及佛教艺术的研究还谈不上全面,只有少许研究成果。2004年,Dorothy C. Wong在其佛教造像碑的专著中研究了四川出土的南朝造像碑。同年,Nicoletta Celli发文论述了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的一件南朝石造像。一些美欧学者针对某一个地点作了研究与介绍。例如,1995年,Henrik H. Sørensen发文研究了四川安岳茗山寺的摩崖造像。1989、1998年,Angela F. Howard和Henrik H. Sørensen分别研究了四川蒲江飞仙阁的摩崖造像。2001、2003年,Angela Falco Howard和Thomas Suchan分别概观研究了大足宝顶山和北山石窟。2007年,Tom Suchan对大足石门山造像作了研究。2010年,Zhou Zhao研究了川渝地区的三教合流石窟。2012年,Kim Hunter Gordon对重庆合川宋代禅宗石窟造像作了研究。2016年,Karil J. Kucera对大足宝顶山石刻从佛教的礼仪与图像角度作了研究。2021年,Xiao Yang综合研究了川北的唐代石窟。关于川渝石窟的个案研究,有1991、2016年Henrik H.Sørensen对大足宝顶大佛湾南宋动物图像的研究,2004年Stephen F. Teiser对四川轮回图像的研究。

……

 

关于作者:常青,北京大学考古系学士与硕士、美国堪萨斯大学中国艺术史博士,主修中国石窟寺艺术。曾在龙门石窟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工作。1999年来到美国研究、学习与定居。曾在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作高级访问学者,后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作博士后研究,在北卡大学亚克兰艺术博物馆、佛罗里达州瑞格林艺术博物馆担任亚洲艺术策展人。2010年以后,在密苏里州圣路易华盛顿大学任博士后讲师、密苏里大学圣路易分校任客座教授,并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亚州艺术博物馆担任研究策展人。自2018年起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14种专著、100余篇中英文研究论文。

 

PDF 全文下载

 

本文是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发行的开源论文。依照此协议,在适当引用原始出处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过任何媒介作无限制的使用、发行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