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主页
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电子期刊 第五卷‧第二期目录
《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第五卷‧第二期(2022):233–292;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210_5(2).0008
(本文属于专刊《「佛教与本土社会」与「禅研究」》)
晚明清初女禅师的出身、法脉及其成就
陳玉女(CHEN Yuh-Neu)
成功大学(Cheng Kung University)
摘要(Abstract):本文乃承拙稿《晚明清初东南沿海港口佛寺的比丘尼身影》的持续性探讨。在讨论港口佛寺的空间及其城市环境,对于比丘尼僧团或比丘尼自身在修行生活及其个人成就所产生的助力和阻力的同时,亦察觉比丘尼的家世及其与地方士绅名流的往来,的确有助于其名望的提升。像明末清初几位身处港口佛寺的女禅师,其语录的出版、入藏流通等特殊的表现,可以说是明清佛教发展史上值得称许的一大突破。为了进一步梳理有助于提携女禅师的资源结构,含血缘、法缘、地缘之间互为交融的多元面向,本文欲就女禅师的出身、法脉及其活动区域与终生成就,思考其如何在无数比丘尼中脱颖而出,如何使其事迹能够被纪录而显名于后世。出家女众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众多,但能留名于世者,却是寥寥可数。但不管今昔,即使是男性要能拥有发声及被社会看见的可能,没有相关的支持系统亦不易达成。举如自身学养、家族名望、法脉势力、人脉网络的强弱与城乡社会资源的差距等,在在响及个人的成就表现,更何况女性,尤其在男女比例悬殊的禅宗典籍,女禅师如何被纳入禅灯系谱、出版语录,在佛教丛林或说在禅宗法脉拥有其一席地位,是本文欲行究明的课题。
关键词(Keywords):明清时期、女禅师、比丘尼、法脉、禅宗
关于作者:陈玉女,日本国立九州大学东洋史博士,现任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明代佛教史、明代社会史、明清佛教与东亚历史研究。多年以来关注明清佛教与区域社会的政治、经济、阶级、家族的发展关系,着有《明代佛教社会の地域的研究─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を中心として-》(博士论文)、《明代二十四衙门宦官与北京佛教》、《明代佛门内外僧俗交涉的场域》、《明代的佛教与社会》、《海洋与观音:明代东南沿海的观音信仰》等专书,及〈明倭寇の乱における寺院の遭遇及び其の社会救済─嘉万年间东南沿海地域を考察の中心にして─〉、〈明末清初观音与准提的信仰流布〉、〈明清闽南家族与佛教的社会救济〉、〈流浪者之歌:明末遗民·移民的寺庙记忆〉,以及晚近有关明清《嘉兴藏》与东亚地区流通问题的讨论,着有〈明末清初嘉兴藏刊刻与江南士族〉、〈明清嘉兴楞严寺《嘉兴藏》之刊印与其海内外流通〉、〈明清时期东亚闽台粤越地区的佛典流通―以释弘赞的《沙弥律仪要略增注》重刊刻为主―〉、〈藏经与东亚海贸:以明清《嘉兴藏》的朝鲜王朝流通为例〉(韩文)、〈晚明清初东南沿海港口佛寺的比丘尼身影〉〉等多篇相关研究专论。
本文是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发行的开源论文。依照此协议,在适当引用原始出处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过任何媒介作无限制的使用、发行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