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主页

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电子期刊 第五卷‧第二期目录

 

《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第五卷‧第二期(2022):395–403;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210_5(2).0012
(本文属于专刊《「佛教与本土社会」与「禅研究」》

PDF 全文下载

 

圣凯《南北朝地论学派思想史》书评

刘伊玲(LIU Yiling)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

本书的重要特点为,回归“五门” 与修道论视角,反对将南北道割裂开的叙述。作者认为,地论学派的历史与思想经过吉藏、智顗、《续高僧传》的层层重构后,已经偏离了其本来面目。回到历史文献中,“佛性门、众生门、修道门、诸谛门、融门” 五门才是在地论学派内部受到普遍认同的释经体系。

由于先前的数篇书评已经对本书“由南北二道转向区域佛教” 的工作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述评,因此本篇书评意图将重点放在五门释经体系的重构上。从第五章开始,全书用了近一半的篇幅讨论地论学派的五门学说。

一、内容概要

由于《涅槃经》在地论学派中的流行,亦由于如来藏系学说以阐释佛为核心的特质,佛性论在地论学说中占据重要位置。作者指出,地论学派的佛性论围绕三组概念展开:正因佛性与缘因佛性、佛性本有与佛性始有、佛性与心识。地论学派以当常、现常讨论佛性本、始有问题。在印度佛教中,当常、现常指真如佛性的潜存和显现。菩提流支在佛教翻译中,引入了“真如平等”思想,强调真如以主体修道为媒介通贯于真理与境界两个向度中,并以“常理”“常心”“常果”描述真如。作为常理的真如对于因位众生而言皆是本有,而作为常心、常果的真如则为众生修入圣位后始得。因此,依不同的面向,真如佛性既是本有又是始有。类似的架构亦存在于以佛身讨论佛性的架构中。《金刚仙论》认为法身本有,报、应身成佛始有。法、报身都是无为法,但报身需要在佛果位才能借助于了因显现;应身为法、报身在众生心中的影像。作者指出,法、报身是含藏型的体用关系,此二者与应身是本际型的体用关系。

……

 

关于作者:刘伊玲,1996年生,陕西西安人,现为清华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研究领域为华严学、南北朝佛教,导师为圣凯教授。本科与硕士均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发表有论文《〈起信论〉意、意识的诠释路径之争》等。

 

PDF 全文下载

 

本文是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发行的开源论文。依照此协议,在适当引用原始出处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过任何媒介作无限制的使用、发行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