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主页
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电子期刊 第五卷‧第二期目录
《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第五卷‧第二期(2022):422–427
(本文属于专刊《「佛教与本土社会」与「禅研究」》)
作者、译者介绍
CHEN Te 陈特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硏究中心、中文系讲师,主要硏究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佛教与中国文学。先后在复旦大学中文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获得学士(2010)、硕士(2013)、博士(2016)学位,曾为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硏究中心(ICSCC)博士后硏究人员(2016-2018)。
CHEN Yuh-Neu 陈玉女
日本国立九州大学东洋史博士,现任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明代佛教史、明代社会史、明清佛教与东亚历史研究。多年以来关注明清佛教与区域社会的政治、经济、阶级、家族的发展关系,着有《明代佛教社会の地域的研究─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を中心として-》(博士论文)、《明代二十四衙门宦官与北京佛教》、《明代佛门内外僧俗交涉的场域》、《明代的佛教与社会》、《海洋与观音:明代东南沿海的观音信仰》等专书,及〈明倭寇の乱における寺院の遭遇及び其の社会救済─嘉万年间东南沿海地域を考察の中心にして─〉、〈明末清初观音与准提的信仰流布〉、〈明清闽南家族与佛教的社会救济〉、〈流浪者之歌:明末遗民·移民的寺庙记忆〉,以及晚近有关明清《嘉兴藏》与东亚地区流通问题的讨论,着有〈明末清初嘉兴藏刊刻与江南士族〉、〈明清嘉兴楞严寺《嘉兴藏》之刊印与其海内外流通〉、〈明清时期东亚闽台粤越地区的佛典流通―以释弘赞的《沙弥律仪要略增注》重刊刻为主―〉、〈藏经与东亚海贸:以明清《嘉兴藏》的朝鲜王朝流通为例〉(韩文)、〈晚明清初东南沿海港口佛寺的比丘尼身影〉〉等多篇相关研究专论。
CUI Xiaojing 崔小敬
女,1976年出生,山东青州人。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诗路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佛教。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已出版专著有《寒山:一种文化现象的探寻》《江南游记文学史》等。现主持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画重点项目“钱塘江诗路的历史传统与当代发展研究” (2021GH035)。
DENG Yuqu 邓育渠
1981 年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2003 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09 年于暨南大学中印研究中心学习一年,2013 年前往缅甸国际上座部佛教大学(ITBMU) 访学一年。邓育渠长期致力于与佛教和心理学相关的图书翻译工作,目前翻译出版图书10 余本,翻译佛教学论文10 余篇。
HE Yansheng 何燕生
日本东北大学哲学博士,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博士后)。曾任职日本东北大学文学部,现为日本郡山女子大学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课题负责人(禅研究班班长)。所著《道元と中国禅思想》(法蔵馆,2000年)曾获得日本宗教学会“学会赏” (最高学术奖)等。2015年起,担任武汉大学珞珈学者讲座教授;2017年创建武汉大学国际禅文化研究中心,担任中心主任,同时为哲学学院学生讲授“佛学研究前沿”等课程。研究领域为:近现代东亚佛教思想史和东亚禅学。
ISSHIKI Daigo 一色大悟
东京大学助理教授,同时兼任中央大学讲师、《対法雑志》刊行会事务局长。2016年以《顺正理论における法(dharma)の认识》一文获得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其研究领域为从印度到近代日本的部派佛教教理学的传承历史。
JIA Guangzuo 贾光佐
男,2014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学士学位、2017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学位。现于日本东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展开以黄檗宗为中心的中日思想交流史的研究。发表《独立性易的六书学与日本近世书法》(《中国书法》398)、《达磨の面影:隠元の东渡の动机及びその意义について》(《黄檗文华》141)等中、英、日文论文十余篇。
KONG Yan 孔雁
女,1990年1月生,江苏徐州人。本科毕业于苏州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2018年11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与宗教研究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18年12月入职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佛教研究,并持续关注宋代曹洞宗的研究。相关论文曾发表在《世界宗教研究》《西夏学》《佛教研究》《法鼓佛学学报》等期刊(有论文曾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宗教》转载过)。目前在研的课题有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2020EZX004),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青年专案(21CZJ007)。
LI Shiqing 李诗晴
女,1996年生于中国辽宁省。现于中国东北大学艺术学院以铃木大拙禅思想为研究课题攻读硕士学位。博士期间计划以中日禅学、禅宗美学等为切入点深入中日禅宗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代表论文有《作为理想人格的“诗人”与“禅者”——海德格尔思想与铃木大拙禅思想亲缘性之比较研究》(《东北亚外语研究》40)。
LI Wei 李巍
(1991-)河南洛阳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访问学生。2020年入职河南大学,讲授“古代文学”、“古代文论”等课程,研究方向为佛教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佛学翻译等。于《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宗教》《少林学辑刊(第二辑)》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译作包括《佛教修行的叙述:汉传佛典的编辑与翻译研究(筱原亨一自选集)》(主译者)。主持河南省社科项目一项,陕西师范大学国际长安学译丛项目一项。
LIU Yiling 刘伊玲
1996年生,陕西西安人,现为清华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研究领域为华严学、南北朝佛教,导师为圣凯教授。本科与硕士均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发表有论文《〈起信论〉意、意识的诠释路径之争》等。
OGAWA Takashi 小川隆
1961年出生,现任驹泽大学综合教育研究部教授,同时兼任花园大学国际禅定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及顾问。早年曾于驹泽大学佛教学部毕业,在同校研究生院佛教学部禅宗专业进修,并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禅宗史,著作包括《语录の思想史——中国禅の研究》(岩波书店、2011年/此书汉译本为:何燕生译《语录的思想史——解析中国禅》,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中国禅宗史——「禅の语录」导読》(ちくま学芸文库,2020年)、《禅僧たちの生涯-唐代の禅》(春秋社、2022年)等。
QI Shengli 齐胜利
男,1993年出生,甘肃庆阳人。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崔小敬教授学习中国佛教文学(尤其是中国佛教诗歌)及佛教与中国古典诗歌。已发表《论唐代天台三圣对元代禅林的影响——以语录及禅画为考察中心》(《法音》2022年第5期)《论佛教对林逋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阴山学刊》2022年第4期)等论文。
QIAN Yu 钱宇
1988年7月出生于江苏苏州,现就职于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2011年6月毕业于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14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古典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复旦大学古典文学专业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海外汉学。
TER HAAR Barend J. 田海
田海(Barend J. ter Haar),曾问学于莱顿、沈阳、大阪与福冈等地。又曾杏坛休坐于莱顿、海德堡与牛津等三所学府,近乃转坛于汉堡大学。其著作宏富,最新著述有Practising Scripture(Honolulu: Hawai‘i UP, 2014)与Guan Yu: The Religious Afterlife of a Failed Hero(Oxford UP: Oxford, 2017)。田海目前所撰述者,包括一部关于暴力与宗教文化的小册子,以及一部猎巫与巫术迫害的鸿篇巨制,此二书之背景皆为中国古代社会。
WU Shaowei 武绍卫
1989年生,现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要从事敦煌学、隋唐史、中古佛教史研究。在《中国史研究》《文献》《文史》《中华文史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中古时期月光童子信仰研究》一部(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22年)。
YANG Jie 杨洁
中国湖北省武汉人,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和兴趣主要有:佛教思想研究、佛典翻译及佛教史研究。近年来,基于梵藏汉巴文献进行《瑜伽师地论》等唯识文献的研究,成果陆续有所发表。参与BDK大藏经英译项目中《瑜伽师地论》的英译工作。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特聘副研究员。
YANG Zhiguo 杨志国
男,白族,1996年8月生,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在读,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梵、藏佛教文献、藏区历史地理。撰有《敦煌藏文写本〈宝云经〉的初步考察——兼论P.T.824、ITJ163号写卷的内容》(《中国藏学》2021第4期),《敦煌藏文本〈宝云经〉新探》(《敦煌研究》待刊)等文。
ZHAN Ru 湛如
历史学博士,印度语言文学博士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佛教典籍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南开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同时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研究领域包括佛教与佛教文献、佛教 律藏、敦煌佛教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唐代长安与丝绸之路”(已结项)及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印度古代梵文文艺学经典翻译与研究”等。
本文是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发行的开源论文。依照此协议,在适当引用原始出处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过任何媒介作无限制的使用、发行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