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主页
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电子期刊 第六卷‧第一期目录
《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第六卷‧第一期(2023):221–271;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305_6(1).0008
(本文属于专刊《「佛教叙述」与「禅研究」》)
白隐的实践体系及其背景
[日] 柳幹康(YANAGI Mikiyasu)
[日] 東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
李铭佳(LI Mingjia, 厦门工学院 Xiame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译
摘要(Abstract):拙论以白隐慧鹤(1686-1769)的著作为基础,对他构建的实践体系及其背景加以分析,阐明了以下两点结论。第一,白隐所展示的实践体系,就是先专注于特定的实践而“见性”,然后再进入“悟后修行”。其中,“悟后修行”由不断参究公案以锤炼自己悟境的“上求菩提”和通过法施引导他人的“下化众生”两部分构成。第二,白隐实践体系的核心,是“见性” “上求菩提” “下化众生”三要素,它们的产生背景分别是白隐生涯中所得的三次大悟——通过参究无字公案所得的初次大悟、在正受老人门下参其他公案所得的第二次大悟、在春日神的神谕下领悟到“法施才是菩提心”的第三次大悟。其中,将白隐导向“见性”的无字公案,给24 岁的他带来了最初的大悟;白隐在“上求菩提”这一阶段开示的多个公案,是正受为使24 岁的他得到第二次大悟曾开示的;而作为“下化众生”之要的法施的重要性,是42岁的白隐在达至最后的大彻大悟时所彻见的。
关键词(Keywords):白隐、见性、上求菩提、下化众生、法施
关于作者:柳幹康,2013 年于东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准教授、花园大学国际禅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中国佛教思想史。着有《一心万法:延寿学研究》(共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 年)、《永明延寿と『宗鏡録』の研究:一心による中国仏教の再編》(单着,法藏馆,2015年),译有《新国訳大蔵経[中国撰述部]第6冊 [禅宗部] 1-6 法眼録・無門関》(共译,大藏出版,2019 年),论文有〈大慧宗杲の悟りの构造〉(《インド哲学佛教学研究》31,2023 年)、〈延寿の立ち位置:時代の転換期における禅の捉えなおし〉(《中国:社会と文化》37,2022 年)、〈白隠の実践体系とその背景〉(《国際禅研究》9,2022 年) 等。曾获得中华佛学经典飜译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2023 年)、研究奖励赏(研究分担者,日本宗教研究诸学会连合,2022 年)、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赏(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2020 年)、学术奖励赏(中村元东方研究所,2016 年)。
关于译者:李铭佳,厦门大学哲学博士(2023 年),现任厦门工学院讲师。师从刘泽亮教授研究佛教哲学,曾以访问学人、客员研究员等身份于台湾大学、日本花园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及交流访问。已于《哲学评论》《中国佛学》《佛学研究》《哲学门》等书刊发表佛教学论文(含译稿)近二十篇,博士论文题目《吉藏〈金刚般若疏〉研究》。
本文是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发行的开源论文。依照此协议,在适当引用原始出处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过任何媒介作无限制的使用、发行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