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主页
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电子期刊 第七卷‧第二期目录
《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第七卷‧第二期(2024):305–311
(本文属于专刊《「佛教文本研究」与「佛教图像研究」》)
作者与译者介绍
CHI Limei 池丽梅
中国吉林省吉林市人。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日本国際仏教学大学院大学教授,专注中国中古佛教史和汉文大藏经史研究。专著《唐代天台仏教復興運動研究序説——荊渓湛然とその〈止観輔行伝弘決〉》重新检讨荆溪湛然的作品及行迹,全面展现了中唐天台复兴运动的丰富面相。曾就日本古写本《续高僧传》发表多篇论文,既考察了从写本到刻本的演变规律,又结合道宣生平揭示了文本演变所折射的社会历史环境脉动。近年研究宋元汉文大藏经史,把文献置于东亚典籍环流的历史视野中加以考察,对汉语佛教文献学的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
HAMADA Tamami 濱田瑞美
2007 年于早稻田大学获文学博士,现为横浜美术大学教授。主要致力于东亚佛教艺术史研究,特别是五至十二世纪的中国佛教艺术。著作包括:独著《中国石窟美術の研究》(中央公論美術出版,2012 年);独著《敦煌石窟美術の研究》(中央公論美術出版,2024年);主编《アジア仏教美術論集 東アジア Ⅰ(後漢·三国·南北朝)》(中央公論美術出版,2017 年);专书章节《夹江千佛岩的三佛龛、四佛龛》(《四川夹江千佛岩唐代佛教艺术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 年)等。另有论文数十篇。
JIANG Hainu 蒋海怒
浙江理工大学宗教学教授,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日本驹泽大学佛教学部和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明学院中国研究系访学,目前主要从事禅宗史与东亚佛教研究。曾出版专著《晚明民间宗教研究》《晚清政治与佛学》《慧远》,合著多种;译著有《中国禅宗史》《正统性的意欲:北宗禅之批判系谱》《禅之道》《禅者的初心》,合译若干;另有中、日、英论文及译文数十篇,散见《駒澤大學佛教學部論集》《東アジア仏教学術論集》《哲学研究》等处。
LI Wei 李巍
河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社科后期一项;河南省社科项目一项;省博后项目一项;参与国社科项目一项(排名第二);长安学翻译项目一项;入选 2024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翻译工作。在权威期刊《世界宗教研究》(CSSCI 收录)发表论文 1 篇;国际权威期刊 Religions(A&HCI 收录)发表论文 2 篇,其他论文数篇;以第一译者身份出版译著一部;荣获 2022 年河南省优秀科研奖三等奖,开封市优秀宣传员等称号。多次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近年来研究领域为佛教文学和中英学术翻译,专注中古文学与佛教历史文化的动态关系。
LI Yite 李易特
江苏连云港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文学博士。现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古文学、佛教与中国文学等。发表过 《“革牲” 与 “断杀” 之间——梁武帝儒家礼制革牲荐蔬改革的经礼依据及其与佛教的交织》(《中华文史论丛》,2024)、《佛教论篇话语方式的转变——梁武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对范缜〈神灭论〉的批评与实践》(《华夏文化论坛》,2023,合作)等。
MA Geyang 马歌阳
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佛教美术史和东亚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博士论文《五~六世紀における中国仏教美術の受容·展開及び諸地域の交錯―南朝時代を中心に》。发表《法隆寺献納宝物甲寅年銘光背についての一考察―中国南朝の造像との関係を中心に》(《美術史研究》57 冊,2020)、《四川成都出土の天王像の鎧について―下同仁路出土像を中心に》(《佛教藝術》第 7 號,2021)、《摂山棲霞寺石窟の成立についての再検討》(《早稲田大学文学研究科紀要》第 68 輯,2023)等数篇日文论文。参与编写《中国佛教影像集成:晚清民国 北京(上下两册)》(商务印书馆,2017)。
SHENG Kai 圣凯
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案 “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 首席专家、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佛学研究》主编。研究领域为南北朝佛教学派、儒佛道三教关系、中国佛教社会吏、近现代佛教、佛教与西方哲学比较研究等。主要著作有《中国汉传佛教礼仪》《中国佛教忏法研究》《摄论学派研究》《晋唐弥陀净土的思想与信仰》《中国佛教信仰与生活史》《南北朝地论学派思想史》,与 A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t Faith and Life 等。《摄论学派研究》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第五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
SUN Qi 孙齐
山东滕州人。2008-2014 年就读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工作。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文史哲》杂志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中古史,尤其是道教史、佛教史以及碑铭研究。目前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20 余篇,涉及道观的出现、古灵宝经、中古地域社会等课题。
WANG Delu 王德路
山东枣庄人,2014 至 2024 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获艺术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关注唐两京佛教物质文化。博士学位论文为《洛阳唐代佛教物质文化研究》,探讨武周神都洛阳城主轴线建筑设计思想、初盛唐东都洛阳城地面寺院建筑与造像、洛阳南郊龙门石窟造像等内容。现任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历史考古系讲师,主要从事佛教考古与佛教美术史、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等课题研究。
WANG Lei 王磊
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2013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人类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入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5 年博士后出站,任中山大学哲学系特聘副研究员,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佛教思想史、佛教文献和佛教考古等,最近关心的主要议题是中古时期的佛教戒律。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山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WEI Xiaomei 未小妹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就职于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方向为佛教文献与佛教美术、巴蜀石窟艺术等。发表的主要论文有《如意轮观音造像考察——以巴蜀石窟为主》(2016 年)、《如意轮观音图像的流传、改写与误读——以巴蜀石窟造像调查为基础》(2016 年)、《如意轮观音唐代译经研究(一):咒语到偶像》(2024);《千手观音文本与图像关系探讨(一):诸经简况及辨伪》(2020 年)、《千手观音文本与图像关系探讨(二):四十手法与诸天鬼神》(2021 年)、《千手观音文本与图像关系探讨(三):以初唐时期为主》(2022)等。
WU Weilin 吴蔚琳
北京大学印度语言文学博士,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论文研究巴利语律藏注释《善见律疏》及其汉译本。研究方向为梵语、巴利语文献,中印文化交流史,佛教文献学。
YANG Zeng 杨增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现为亚洲研究系附属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世纪东亚宗教文化。发表文章有 “Miracles and military merit: the state’s sponsor to Bukong’s 不空 Buddhist enterprise,” “On Several Biographical Data of Ch’oe Ch’iwŏn 崔致远(855-908+)”, “Sinner to Saviour: The ‘New Translation’ of Renwang Jing 仁王经 and Mid- Tang Throne’s Redemption”. 参与学术翻译多年,出版译作多部。目前研讨课题为天宝题材小说中的宗教神异与历史记忆,以及后不空时代密教之泛化与两部之合传。
ZHANG Limei 张利明
兰州大学历史学学士、考古学硕士,师从魏文斌教授;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师从孙英刚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佛教史、佛教艺术与考古。在《敦煌研究》《艺术设计研究》《形象史学》《石窟寺研究》《澎湃新闻》等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发表论文多篇。在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著作《西游记壁画与玄奘取经图像》(合著,2019 年出版,2021 年重印)。目前正参与孙英刚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犍陀罗与中国文明交流史(多卷本)」(20 & ZD220)。
ZHANG Xu 张旭
2012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19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22 年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同年留所工作,现为佛教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文献学、中古佛教史,在《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本文是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发行的开源论文。依照此协议,在适当引用原始出处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过任何媒介作无限制的使用、发行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