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主页

点击 此处 返回《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电子期刊 第二卷‧第一期目录

 

《华林国际佛学学刊》第二卷‧第一期(2019):151–166;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1904_2(1).0006
(本文属于专刊《法显研究》

PDF 全文下载

 

从法显的“五天竺”到玄奘的“五印度”From Faxian’s Wu Tianzhu Tianzhus to Xuanzang’s Wu Yindu

薛克翘(XUE Keqiao)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摘要(Abstracts):印度古人将南亚次大陆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部分。中国古人对此表示认同,并按汉语汉字的表达习惯提出“五天竺”的概念。法显游学印度首次考察了“五天竺”的部分地区并写出记录。玄奘周游印度后将“五天竺”改为“五印度”,并详细记录了五印度的划分情况。

Ancient Indians divided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into five components: the East, the South, the West, the North and the Central. Ancient Chinese came to share this division, as encapsulated in the expression Wu Tianzhu 五天竺 (‘Five Indias’). Faxian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certain places of Wu Tianzhu, followed by Xuanzang who changed the name Wu Tianzhu to Wu Yindu 五印度 (‘Five Indias’) and recorded in details the scheme of division of Wu Yindu.

关键词(Keywords):法显(Faxian)、印度(India)、五天竺(Wu Tianzhu)、五印度(Wu Yindu

 

关于作者:薛克翘,汉族,1945年生于辽宁金县。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东方文化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印度学、南亚学与中印文化交流史。 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亚系。撰有《中印文化交流史话》 (商务,1998)、《中印文学比较研究》(昆仑,2003)、《佛教与中国文化》(昆仑,2006)、《中国印度文化交流史》(昆仑, 2008)、《印度民间文学》(宁夏人民,2008)、《象步凌空︰我看印度》(世界知识,2010)、《学海泛槎:学术回忆录》(新世界,2015)、《神魔小说与印度密教》(中国大百科全书,2016)、《印度密教》(南海,2017)、《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志》(南海,2018)等数十种。主编有五卷本《东方文化传说》(北京大学,1999)等数种;独译、合译多种;并有学术论文数十篇。

 

本文是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而发行的开源论文。依照此协议,在适当引用原始出处的前提下,本文可以通过任何媒介作无限制的使用、发行与复制。